文学类型:巩固与瓦解
本文选题:文学类型 + 文学类型本体论 ; 参考:《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摘要】:文学类型一直是文艺理论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范畴与理论支点,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认识和判断。有人过于信奉文学类型的固定性,并给予保守和僵化的理解;有人则认为应该打破文学类型的疆域,以自由的方式发展它。本文在界定何谓文学类型的基础上考察了这两种倾向:文学类型的巩固和瓦解。作者对于文学类型本体论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强调文学类型的形成、权威性以及巩固和瓦解均须追溯具体的历史文化原因,在历史文化之中发现真正的依据。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学类型,重要的是进入某一时期的文学史,考察每一种文学类型的沉浮,从而在历史提供的关系网络中发现巩固或者瓦解的真正依据。
[Abstract]:Literary type has always been a very important concept in literary theory, category and theoretical fulcrum, different people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and judgment of it. Some people believe too much in the fixed nature of literary type and give conservative and rigid understanding; others think that the territory of literary type should be broken and developed in a free way.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types of literature, this paper examines these two tendencies: the consolid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of literary types. The author has questioned the viewpoint of literary type ontology, emphasizing that the formation, authority, consolid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of literary types must be traced back to the specific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asons, and found the real basis in the historical culture. It is important to enter the literary history of a certain period and investigate the ups and downs of each type of literature so as to find the real basis for consolidation or disintegration in the relationship network provided by history.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鼐 ,丁钟华;中世纪中国和拜占廷的关系[J];世界历史;1980年04期
2 廖辅叔;记王光祈先生[J];音乐研究;1980年03期
3 ;襄阳地区举办文物考古干部训练班[J];江汉考古;1980年02期
4 朱悦;;文史学界一驼——记蔡尚思教授和他的新著《中国文化史要论(人物·图书)》[J];图书馆;1980年01期
5 陈述;;关于达斡尔地区与乌第河流域[J];学习与探索;1980年04期
6 李成瑞;访罗马尼亚,冒雪游登巴山——调寄“蝶恋花”[J];中国统计;1981年04期
7 王瑶;鲁迅与中国古典文学[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8 刘纬毅;试谈山西地名的得名规律[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年03期
9 李学勤;何尊新释[J];中原文物;1981年01期
10 闻云;拉丁美洲独立前殖民者掠夺印第安人的政策[J];史学月刊;198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石家齐;;苗族“接龙”祭典初探[A];苗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2 周国茂;;夜郎是布依族先民建立的国家[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胡大宇;;李白与夜郎[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4 齐向阳;;俄汉姓氏的文化比较[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孟繁仁;;“女娲精神”与三晋文化[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6 李玉明;;三晋文化研究会的五年——在第二届全体理事会上的会务工作报告[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7 陶鲁笳;;三晋文化研究的“纲”与“目”[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8 王瑶;;历史文化是一种现实的力量[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9 张捷夫;;历史文化的研究是服务于现代化事业的[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10 齐荣晋;;绿荫如盖 硕果馨香——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风雨路[A];三晋文化研究会十年文存[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胜利;弘扬华夏历史文化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 ;探寻主题公园发展主题[N];财经时报;2000年
3 何成师 王玮;独一无二的长城文化[N];中国矿业报;2000年
4 李向阳;厦门推出首家虚拟博物馆[N];中国旅游报;2000年
5 屈军强;聚焦西部大开发[N];重庆日报;2000年
6 马自树;西部大开发中文物保护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0年
7 赵秉志 许成磊;应完善历史文化名城的刑法保护[N];法制日报;2000年
8 ;北京学者研讨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学术课题[N];光明日报;2000年
9 蔡定剑;请不要摧毁我们的文化遗产[N];检察日报;2000年
10 新华社记者 曲志红 本报记者 杨雪梅;首都隆重举行百年敦煌纪念座谈会[N];人民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建军;诗经与周文化考论[D];苏州大学;2001年
4 虞晓勇;隋代书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5 颜青山;挑战与回应:中国话语中死亡与垂死的德性之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崔敬昊;北京胡同的社会文化变迁与旅游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7 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D];河北大学;2004年
8 梁爱民;小说观念与文化精神[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9 介永强;西北佛教历史文化地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晖;黄土高原小流域人居生态单元及安全模式[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炜;论李白的浪漫主义人格及其特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周新生;云南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以建水为例[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孙淑荣;景区旅游形象策划及促销——以北京什刹海历史文化风景区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魏立;英汉委婉语之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5 方兴;历史文化与城市CI战略[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董颖;平衡——走马古镇保护与发展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银锋;新世纪俄罗斯外交战略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文(女雨亏);网络形成、网络学习与区域发展[D];河南大学;2002年
9 陈刚;历史街区中的城市设计研究——以汉口原俄租界街区为例[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10 徐华;杭州城市道路绿地景观规划设计初探[D];浙江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68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6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