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含作者研究五十年:概念的接受、争论与衍生
本文选题:隐含作者 + 接受 ; 参考:《学术论坛》2011年02期
【摘要】:文章竭力钩沉五十年来隐含作者概念在西方学界的嬗变,重点探讨了三个问题:隐含作者的诞生语境以及布思本人在这一概念上的阐述盲点;在描述语境和阐释语境下西方学者围绕"隐含作者"概念的争论;隐含作者的各种衍生概念及其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驳斥了部分西方学者关于"隐含作者退场"的论调。文章认为,不管西方学界围绕隐含作者的争论如何演变、如何复杂,在文学批评实践中,它始终都有存在的必要与价值。
[Abstract]:The article tries its best to change the concept of implied author in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in the past 50 years, focusing on three problems: the context of the birth of the implied author and the blind spot of Booth's explanation of the concept; In the context of description and interpretation, western scholars debate the concept of "implied author", and the various derivative concepts and their connotations of implied author. On this basis, it refutes some western scholars' argument that "implied author leaves the field". The article holds that, no matter how the debate about the implied author evolves and how complex in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it always has the necessity and value of existence in the practice of literary criticism.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当代欧美后经典叙事理论”(10YJC752033) 浙江省社科联重点课题“后经典语境下的当代欧美叙事理论研究”(2010Z06) 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新世纪以来的当代欧美后经典叙事理论研究”(Y2010162530)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评国际上首部《叙事理论指南》[J];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申丹;;何为“不可靠叙述”?[J];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曹小娟;“五四”小说的叙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2 郑琦;《威弗莱》—成长小说与历史小说的冲突与融合[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丹;;关于西方叙事理论新进展的思考——评国际上首部《叙事理论指南》[J];外国文学;2006年01期
2 申丹;经典叙事学究竟是否已经过时?[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2期
3 申丹;《解读叙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答申屠云峰的《另一种解读》[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雨兰;;接受(外二首)[J];星星诗刊(上半月刊);2010年01期
2 黑岩;;立冬[J];诗潮;2010年02期
3 徐翔;邝明艳;;接受与效果研究中的“潜文本”——文学理论与传播研究的交叉视角[J];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4 邓为民;;勇于接受事实[J];家庭科技;2010年03期
5 白贵;李朝杰;;论唐人对陈子昂的接受[J];河北学刊;2010年02期
6 李今;;析《伤逝》的反讽性质[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7 原小平;;改编的界定及其性质——兼与重写、改写相比较[J];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原小平;;改编的界定及其性质——兼与重写、改写相比较[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声音[J];影像视觉;2010年04期
10 曾斌;陈志华;;民族性叙事与隐含作者的多维立场[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玲;;在对存在不完满性的自觉承担中建构女性主体性——论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的母性颂歌[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罗贤锋;;对于船舶做好PSC检查工作的探讨[A];2008船舶安全管理论文集[C];2008年
3 宁煜;;《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五步创新教学模式[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娜;;叶君健与安徒生童话在中国的译介、传播和接受[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高莹;;论清代浙西词派对蒋捷的接受[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梅雄;俞海;;船舶如何接受和配合港口国监督检查[A];安全理论与实践[C];2006年
8 刘鑫;;上帝式叙事下的人间情怀——毕飞宇小说《平原》叙事姿态考察[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9 乔光辉;;明初中韩文化交流与《剪灯新话》的韩国接受[A];交流与互动——上海、汉城(首尔)都市文化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周以量;;王岅故事在日本奿歌中的接受和影,
本文编号:1871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7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