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他化说

发布时间:2018-05-11 04:18

  本文选题:文学观念 + 系谱学 ; 参考:《文学评论》2009年04期


【摘要】:他化是文学的底色品格,化他是文学的生存秘诀。化他是近代以降文学自固的常态,他化则成了当今文学多少有点忌讳的话题。文学他化牵系着大年和小年的一体两面。我们用了文学他化的"生态学现象"、"系谱学命脉"和"化道性端倪"等用语,着意回避了"规律"、"原理"、"法则"的支配性程序和话语抢注的霸权,目的就是要让文学思想走出既成套路的束缚,至少摆脱文学门类排他性的术语特点。
[Abstract]:He is the basic character of literature and the secret of literature's survival. Turning him into a normal form of modern literature has become a somewhat taboo topic in modern literature. Literary externalization leads to the integration of the year and the year. We use the terms "ecological phenomenon", "genealogical lifeline" and "trace of Tao" of literature to avoid the hegemony of "law", "principle", "law", and the dominant procedure of "law" and "law". The aim is to get the literary thought out of the bondage of the established way, at least to get rid of the exclus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terary category.
【作者单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基金】: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创新团队科研的组成部分,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项目“人文学中心建设”的首批成果
【分类号】:I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王敏;;试析《九章》的抒情性及艺术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3 张祥干;;从《文心雕龙·史传》看刘勰的史学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4 李卫丽;;诗歌翻译的“三美”体现——赏析英译古诗《静夜思》[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陈璐;;浅探赋比兴之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6 张聚元;编辑的美感和对美的追求[J];编辑之友;2004年01期

7 王瑾瑾;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的文学批评鉴赏理论新解[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8 刘晓曦;;夏目漱石的文艺观与中国传统文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郭灿辉;;魏晋赠答诗发展的几个阶段[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肖锋;;管窥刘勰论“形”[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江风;;游仙诗文化渊源臆说[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1期)[C];2008年

2 王以宪;;论赋学与楚辞学的分合[A];中国楚辞学(第十一辑)——第十二届中国屈原学会年会暨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余燕;;《涉江》英译研究[A];中国楚辞学(第十三辑)——2007年中国溆浦屈原及楚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谟润;;释《文心雕龙·定势》篇“讹势”[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孙蓉蓉;;“通变”论与“新变”说[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吴中胜;;《文心雕龙》的生命活力论[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普慧;;《文心雕龙》审美范畴的佛教语源[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吴婉婷;;精妙中显佛心——论张文勋先生对《文心雕龙》中“佛家之道”的研究[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晓翔;汉传因明的传承与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小艳;敦煌书仪语言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8 蒋艳萍;清虚与奇幻的交汇[D];暨南大学;2004年

9 张君梅;从玄解到证悟[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金福年;现代汉语颜色词运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云;饱饫薰习下的自觉传承[D];南昌大学;2010年

2 张向辉;《文心雕龙》“味”论解析[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亚宾;耶律楚材诗歌特质论[D];河北大学;2001年

4 何国平;王夫之诗学情景论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5 和贞;从中外隐喻研究对比看德汉成语的隐喻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薛松华;苏轼的思想与文艺观[D];新疆大学;2002年

7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8 李桂芹;竟陵派的诗学观[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旭;审美意识与文体变迁[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10 袁愈宗;宋人论陶与陶诗经典化[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齐洲;;论老子的文学观念[J];江汉论坛;2009年04期

2 卢盛江;;礼与先秦两汉文学观念[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宁淑华;熊艳娥;;胡宏的文学观念探析[J];船山学刊;2009年02期

4 姚良柱;《毛诗序》和《诗品序》文学观念的浅略比较[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张新苗;周成虎;;《论语》中的文学观[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邓珏;;试谈梁实秋文学观从浪漫到古典的转化[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8期

7 黄燕强;;“文辞”、“文学”与“文章”的由来[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1年01期

8 王齐洲;;论墨子的文学观念——兼论孔墨文学观念之异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杨兰;;从新时期小说创作看文学观念的变革[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4期

10 ;《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总目录(总30—35期)[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忠辉;;网络语境下的80后文学对中国文学观念的拉动[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2 张金梅;;梁启超“三界革命”与现代汉语语境文学观念的发生[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3 宋崇真;;湿地生态系统管理法律问题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文华;;序言[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王祖望;;对我国生态学在本世纪初(2000-2010)发展的几点建议[A];生态学的新纪元——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2000年

6 高振寰;;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策略及可行性[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郑景明;刘晓东;郝建清;李泳池;;理科基地的生态学双语教学经验和设想[A];第五届中国青年生态学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叶雨静;代力民;周莉;周旺明;;HXL采伐对森林碳储量影响的评价方法比较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9 况平;;走向建筑生态学——我的发展之路[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10 章杰;;纺织品后整理的生态要求[A];第三届全国染整行业技术改造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平;文学观念问题是根本问题[N];文艺报;2010年

2 田忠辉;网络语境下:“80后”写作对中国文学观念的拉动[N];文艺报;2009年

3 ;狭隘的文学观念造成本土畅销书缺失[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4 苏苇;我省首次在国外建立孔子学院[N];太原日报;2008年

5 文依;影视里的孔子应该什么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6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易中天;草根有话说[N];经济观察报;2009年

7 王月清;孔子学院推动南京大学国际化办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8 记者 李钊;许嘉璐率团考察巴黎孔子学院[N];科技日报;2008年

9 通讯员 闵锋;我市孔子后裔代表河南参加世界儒学大会[N];开封日报;2008年

10 记者 莽九晨;李长春出席韩国汉拿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N];人民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建智;中国古代文体分类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毛新青;刘师培与中国文论的现代转型[D];山东大学;2007年

4 王木青;分歧与尺度[D];苏州大学;2008年

5 张红运;唐代诗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成玮;宋初诗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汉波;著作权司法实践中的文学观念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朱智秀;《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小说选集·导言》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9 张沈安;先秦文论范畴生成土壤和来源的考察[D];辽宁大学;2008年

10 高云;四萧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顾庆;在冲突中演变、在融合中超越——论“五四”文学观念的整合[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淑青;新时期文学中人性观念的复苏与拓展[D];山东大学;2005年

3 彭公璞;论西汉散体大赋的形成与衰微——以文学观念为中心[D];武汉大学;2004年

4 李金来;论文学的精神生态价值[D];苏州大学;2009年

5 张晓欢;孔子的言语思想与修辞[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莺;先秦儒家《诗》学述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7 李强;从《中国小说史略》看鲁迅的文学观[D];青岛大学;2008年

8 王丹;文学观念的嬗变与艺术境界的差异[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烟晓红;梁武帝文学观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10 仕永波;菰蒲深处的温润秀色[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723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723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1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