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西悲剧意识差异及文化根源

发布时间:2018-05-13 12:48

  本文选题:中西悲剧意识 + 差异 ; 参考:《戏剧文学》2009年10期


【摘要】:中西民族由于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悲剧审美体系——"壮美"与"中和之美",这是西方主客分离与中国主客一体观念的影响使然,折射出的是中西方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根源。
[Abstract]:Due to the difference of cultural tradi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nations have formed two distinct tragic aesthetic systems-" magnificent beauty "and" the beauty of neutralization ",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separ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in the West and the idea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in China. It reflects the two distinct cultural roots of China and the West.
【作者单位】: 华北水利电力学院;
【分类号】:I106.3;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章子仁;;莎士比亚悲剧与中国古典悲剧的结局比较[J];浙江师大学报;1992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虎;中西悲剧精神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5期

2 乔燕冰;;从《论语》看孔子的悲剧意识及其超越[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吴娟;论魏晋六朝士人的清静之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4 张金玲;何颖;;屈原与杜甫人生悲剧的相似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8期

5 肖阳;赵椺;;遗山乐府中酒的媒介作用及其文化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2期

6 傅兴林;唐宋“悼亡”诗词说略[J];安康师专学报;2001年04期

7 史华娜;从几首还乡诗看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乡愁[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8 吕客;;中国古典戏曲中英雄悲剧的内在形态和审美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9 程磊;;宋代士人山水游宦与精神家园的内在建构[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10 崔第品;;中国古典文学的“悲情”抒发与化解[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蒋永萍;;“家国同构”与妇女性别角色的双重建构——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社会的国家与妇女[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耿文婷;;电视晚会的文化美学解读[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谭华;;探索“送冰的人来了”接受之谜[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红岩;魏晋南北朝困厄文人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柳芳;城市与文学[D];苏州大学;2011年

5 张连义;新时期小说中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8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崔彩红;元杂剧悲剧新探[D];武汉大学;2005年

10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乔美;浅析王国维的文学观[D];南昌大学;2010年

2 刘巍;谁在边缘地[D];南昌大学;2010年

3 葛X;现代中式家具探究与开发[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4 蒋华;生命意义的张扬与存在的拯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凤;论迟子建小说中的生命悲剧意识[D];西北大学;2011年

6 郑青伟;旧梦与新岸间的徘徊[D];河南大学;2011年

7 张寅玲;文变染乎世情[D];河南大学;2011年

8 于倩;在悲剧感中品味生命的含义[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世伟;论海子的悲剧意识[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10 赵克;论近现代中国对西方悲剧理论的引进和接受[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颖;;汉英爱情比喻差异的文化探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张华;;英汉谚语差异的探讨与研究[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15期

3 艾福旗;胡宗锋;;汉英的姓氏差异及其文化根源[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4 王继超;;英汉人物描写与文化差异——从英汉肖像描写的互译看文化差异[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1年03期

5 董银秀;靳琰;曹进;;中美拟亲属称谓比较研究(英文)[J];语文学刊;2006年07期

6 汪凤炎;郑红;;论中西方自我的差异[J];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王立国;赵海燕;;英汉礼貌原则差异及其历史文化根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刘蓉;;中西悼亡诗的差异和文化根源——比较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弥尔顿的On His Deceased Wife[J];考试周刊;2009年04期

9 杨柳;郑涛;;英汉称谓的差异及其文化根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1期

10 晏斌;;英汉隐喻跨文化对比[J];华章;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辉;唐雪凝;;禁忌语的汉英文化透视[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诗的美学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张蕊青;;才学小说炫学方式及其文化根源[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于咏华;;邪教滋生蔓延的文化根源[A];2002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甄军英;宋玉民;王辉;李慧萍;;地面最高温度人工与遥测数据差异的原因[A];天气、气候与可持续发展——河南省气象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黄荔娟;;休闲缺失的文化根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7 董晓菲;韩增林;;中国三大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差异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刘锦芳;;中西文化下广告翻译的差异[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赵亚南;;浅析电视灯光和舞台灯光的差异问题[A];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影视技术文集[C];2007年

10 李哲;;分析美语与英语在词汇方面的差异[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张小兰 驻美国特约记者 林瑞华;阐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文化根源[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逄金一;比尔·盖茨何以泪流不止[N];济南日报;2006年

3 罗养毅;美国外交背后的文化根源[N];光明日报;2000年

4 周永生;汉城改名背后有深刻的文化根源[N];中国社会报;2005年

5 ;从美国文化看美国草坪[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6 西米;在现代生活中探寻文化根源[N];人民政协报;2010年

7 房士林、秦国华;我国节假日旅游热现象的文化根源[N];华东旅游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李静;溯文化根源 探百艺流脉[N];中国文化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宋爽;一成新人选择中式婚礼[N];消费日报;2009年

10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授 宋海龙;宽容失败:解放思想的题中应有之意[N];河南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巴桑卓玛;中小学生对统计的认知水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袁新华;生态旅游者环境态度与行为差异及其绿色营销管理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3 罗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耿明建;不同硼效率棉花品种对缺硼反应差异及其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3年

5 詹秋文;高粱与苏丹草的遗传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6 樊燕;历史在差异中复活[D];苏州大学;2009年

7 黄圣源;从中西医对中医药的认识差异谈中医药在全球的发展[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8 王淑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杨美丽;我国农村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张柱林;“一体化”/“差距”时代的文学想象[D];上海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超;英美会计准则差异比较分析及其文化根源探索[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李红;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静;从古代胸衣看中西审美文化的差异[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4 张雪梅;学习风格论下的高中作文教学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王帅;我国青年女排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特征的定量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6 韩柳滢;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与协调[D];吉林大学;2005年

7 李铁锤;从主导哲学精神看中西媒体功能定位差异[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康楠;新旧《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差异及影响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周薇;从目的论角度看新闻英语中委婉语的汉译[D];暨南大学;2007年

10 王玉兰;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与会计制度差异与协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883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83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2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