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波德莱尔艺术现代性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5-20 02:12

  本文选题:艺术现代性 + 艺术两重性 ; 参考:《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0年06期


【摘要】:相对于传统美学的静态性、模仿性、空间性特征,波德莱尔强调了艺术现代性的三大特质,即瞬间的美学、变化的美学和感性的美学,恢复了古典艺术一直加以压制的"历史的"、亦即暂时的美的观念的正确地位。同时又没有忽视艺术永恒性的品质,现代主义艺术正是在对传统的否定冲动与其本身追求不朽渴望的张力中获得了自己特有的生命力。德莱尔对永恒性的强调无疑对当代的艺术创作也起到了纠偏的作用。波德莱尔对现代生活既爱又恨,一方面抓住了所谓的"进步"与"平庸"两个关键词展开了对现代生活的批判,看到了艺术对现代生活的否定功能;另一方面,又盛赞现代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巨大源泉,表明了他的艺术相对自律性立场。
[Abstract]:In contrast to the static, imitative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aesthetics, Baudelaire emphasize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artistic modernity, namely, instantaneous aesthetics, changing aesthetics and perceptual aesthetics. Restoring the correct position of the concept of temporary beauty, which has been suppressed by classical art. At the same time, the quality of art permanence has not been ignored. Modernism art has acquired its own unique vitality in the negative impulse of tradition and its own tension of pursuing immortality. Del-Lyle's emphasis on permanence undoubtedly corrects contemporary artistic creation. Baudelaire both loves and hates modern life. On the one hand, he grasps the so-called "progress" and "mediocre" two key words to criticize modern life, and sees the negative function of art to modern life; on the other hand, He also praised modern life as a great source of artistic creation, indicating his relative self-discipline.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肖伟胜;;波德莱尔的审美现代性思想及其开创性意义[J];学术月刊;2008年08期

2 河清;;浅论艺术现代性[J];装饰;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春燕;;生活审美化时代的艺术危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唐敏;;媚俗与抗争——九十年代文学的两个对抗性特征[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陆衡;;人民性 喜剧性 现代性——国统区讽刺诗歌得失谈[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李明;;晚期资本主义文化逻辑与大众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陈文钢;;“任性”的叛逆与“坎普”的颠覆——论苏珊·桑塔格的“风格化”[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苏文婷;;从现代——后现代主义看美术发展的线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苏婷;经济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J];安徽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10 司杰;;“先锋派”概念景观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2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王东;;接受视野下的抽象艺术理论[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秦国柱;罗勇;;特区大学能否“杀出一条血路”——知识分子与大学的现代性悖论[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6辑[C];2011年

5 陈华;;集体认同的变迁与重构——社会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吕周聚;;30年代左翼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的纠葛——以鲁迅为例[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李真真;崔超;;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研究——以座椅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王建疆;;中国美学:从主义出发还是从形态出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卢迎春;论当代中国大众传媒的政治功能[D];苏州大学;2010年

3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杰;和谐社会视阈下农村公共领域矛盾及其化解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连青;后现代广告设计语言的风格及其操纵性[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季婧;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真理观探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媛;“人肉搜索”——数字媒介狂欢时代的“人的全面延伸”[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蔡芝武;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吴玲;文化全球化影响与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现状及发展之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纪莹;大连市电子党务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科;导演《晴空迅雷》的几点尝奻[J];上海戏剧;1960年08期

2 沈之;;民间蓝印花布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J];装饰;1980年04期

3 杨兰英;城市的绿树——关于艺术设计与现代生活的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林风;我爱精致[J];科学大观园;2004年01期

5 白勇华;声音[J];福建艺术;2005年05期

6 钧水;;“窘态”毕露的姨妈们[J];北京纪事;2007年04期

7 杨慧;;无奈、荒唐谁之过 论《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性别叙事话语[J];电影艺术;2007年03期

8 龙姑娘;;干妈的后现代生活[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6期

9 余秋雨;;进化[J];山西教育(教师教学);2008年05期

10 向卫国;;镶嵌在现代生活底版上的古典风景画——李少君《抒怀》析读[J];江门文艺;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惠珍;;现代与传统——中日新感觉派小说创作题材差异解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杨小霞;;“无为而治”与现代生活[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樊光春;;内丹术与现代生活[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寿莉莉;;论“孝”道与现代生活新概念[A];风正帆悬第二集——道德建设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郭齐勇;;礼学与现代生活及文明对话[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向鹏;李浩鸣;;科技新闻传播与现代生活[A];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瑞荣;陈锦庆;;常走健康长寿[A];积极老龄化研究之一——老龄问题研究论文集(九)[C];2006年

8 刘俊文;;“田园风光、现代生活”——浏阳市镇头镇金田小康示范村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A];2006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6年

9 戴彦玲;;科普期刊与现代生活[A];辽宁省科技期刊编辑优秀论文集[C];1997年

10 葛国勤;颜莉;;关于大学物理课程中量子物理基础教学内容改革的一点思考[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施水泉 李水根;癌症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N];健康报;2004年

2 王冬梅;两个乡村兽医的后现代生活[N];组织人事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杨继祥邋集美记者站 王德胜 陈季玉 刘德英;集美招商劲刮“现代生活风”[N];厦门日报;2008年

4 玉s铉

本文编号:19127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127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7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