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乡土文学文化翻译的归化与异化——《浮躁》英译本个案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1 12:51

  本文选题:乡土文学 + 文化翻译 ; 参考:《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摘要】:以"翻译即译意"为依据,以"剖析论"与"关联论"的互释互补为参照,对《浮躁》英译本文学文化翻译案例从语言文化的四个层面进行了解读。目的在于通过有关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和直译与意译翻译方法的译例划分与分析,廓清归化与异化策略和直译与意译方法的术语概念,揭示乡土文学文化翻译中归化与异化和直译与意译的殊途同归。以译文语言的相似性与文化意象的相似性是否"语"与"文"并茂、"意"与"象"融合为依据,论述了乡土文学文化翻译中文学语言艺术与语言文化意象再现的方略抉择与文化传真的维度。总结归纳了"心理剖析"与"明示—推理"的内在规律,强调了归化与异化、直译与异译的原文取向以及中西翻译理论的互释互补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translation of meaning in translation and the mutual interpretation and complementation between the theory of analysis and the theory of relevance,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case of literary and cultural translation of the English version of impetuosity from four aspects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larify the terminology concept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strategies and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methods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examples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strategies and literal and free translation method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different approaches between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and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whether the similarity of the translation language and the cultural image is the fusion of "language" and "text", "meaning" and "im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trategic choice and the dimension of cultural facsimile between the Chinese language art and the reproduction of the image of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the translation of local literature and cultur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internal laws of psychological analysis and ostensive-inferential theory, and emphasizes the orient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alienation, the original orient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transference, as well as the mutual interpreta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theories.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1JK0396) 西北大学研究生自主创新项目(10YZZ21)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赵荣;班荣学;;“剖析论”与“关联论”的本体阐释[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王东风;翻译文学的文化地位与译者的文化态度[J];中国翻译;2000年04期

3 蔡平;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4 黄俊雄;;达意“优”“美”能传神[J];中国翻译;2009年01期

5 亚当·高波尼克;叶子南;;捕捉街头的生活[J];中国翻译;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晓丽;和而不同—安乐哲儒学典籍合作英译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勇;《论语》英译的转喻视角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姚振军;基于双语领域本体的典籍英译批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黄德先;文化途径翻译研究:争议与回应[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霍跃红;典籍英译译者文体分析与文本的译者识别[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薄振杰;中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思源;[D];郑州大学;2009年

2 郑邦悦;从视域融合角度分析译者翻译策略实施的倾向性[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淑芳;从语用对等角度研究圣经习语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甘芳芳;目的论视角下的《尤利西斯》三个中译本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郭曼曼;输出的元语言功能与英语中汉语音译借词研究[D];宁波大学;2010年

6 张正瑶;文化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7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陈晓芳;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角度看《简·爱》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和女性身份[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林金叶;全球化语境下译者的文化身份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10 何萍;文化视角下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结合[D];赣南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寅;;荀子论语言的体验认知辩证观——语言哲学再思考:语言的体验性(之五)[J];外语学刊;2006年05期

2 赵明;;语际翻译的互文性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申丹;试论外语科研创新的四种途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10期

4 段Ya卉;论语言交际的文化意义与移情作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7期

5 李寅,罗选民;关联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6 吕俊;一部值得认真研读的译学力作——读许钧教授新作《翻译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4期

7 曾凡桂;论关联理论语用推理的溯因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8 蒋严;论语用推理的逻辑属性——形式语用学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9 辜正坤;当代翻译学建构理路略论──《文学翻译学》序[J];中国翻译;2001年01期

10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J];中国翻译;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子;乡土文学发生发展的文化动因[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5期

2 亓华,王向远;中国的乡土文学与日本的农民文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尹志勇;独特视角下的乡土文学[J];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4 王凤霞;文化翻译论和尤金·奈达“读者反映论”的比较[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王真;;论文化翻译中的语用等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6 孙洪建;孙志杰;;以《红楼梦》的翻译为例谈文化翻译的新理念[J];文学教育(上);2008年08期

7 袁晓红;刘芳华;;文化翻译的“度”——以文学翻译为例[J];长城;2009年02期

8 李翔一;;文化翻译的创造性叛逆与最佳关联[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9 王坤;岳玉庆;;从《红楼梦》中的服饰翻译看文化的可译性限度[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何颖利;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文学创作[J];焦作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张亚丽;;戏剧翻译标准问题初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唐艳芳;;试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传译——兼评The stroy of an Hour两种中译本[A];华东地区第6届(泉州)翻译研讨会文集[C];2001年

4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刘梦岚;乡土文学发展的新契机[N];人民日报;2000年

2 青衣;翻译全球文化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6年

3 刘舒曼;《恋人絮语》中的东方文化翻译指瑕[N];中华读书报;2008年

4 杨乃乔;比较文学中的文化研究[N];人民日报;2007年

5 鲍尔吉·原野 丁宗皓;关于“新乡村主义”的对话[N];新疆日报(汉);2001年

6 柳晓;学科的“再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7 清衣;海外华人写作与流散研究高级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安博;归化与异化:中国文学翻译研究的百年流变[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薇;中国文化海外传输——林语堂的文化翻译[D];安徽大学;2010年

2 杨珍妮;红楼花品之海棠文化翻译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杨德玲;接受美学视角下儿童文学的文化翻译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4 苏小姝;文化翻译视角下的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钟鸣;[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康舒;价值特定文类与译品:文化断裂反思[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7 刘小叶;论文化翻译[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曦;华裔美国作家离散视角下的文化翻译[D];暨南大学;2009年

9 丁辉;文化翻译中的动态交际语境顺应[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周彦希;论译者的跨文化意识[D];南华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192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192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5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