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式理论看译者主体性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
发布时间:2018-05-24 08:14
本文选题:图式 + 译者主体性 ; 参考:《湖南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翻译的整个过程当中,译者是不可缺少且不能忽略的一个组成部分。然而,在漫长的翻译研究历史中,译者一直被置于边缘位置,译者及译作的地位始终远远低于原作者及原作。译者甚至于被看作“翻译机器”,“舌人”,“带着镣铐的舞者”,等等。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理论的转向,翻译研究从语言学的层面转到了文化的层面。这令学者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译者在翻译中的位置。在短短数十年的研究中,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译者在翻译中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在他对于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抉择和对于源文本的解读及译本的构建上。而译者对于文本、策略的选择,源文本的解读及译本的构建都反映了译者本身的图式结构,并受其制约。同时,译本的质量也取决于译者自身的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图式。这一点,,恰恰被研究者们忽略。本文的研究正好弥补了这一空缺,且从图式理论视角来研究译者主体性不仅有助于提升译文质量而且对于译者自身的发展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本文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论文结构,并提出两个研究问题:1.图式是否可以运用到译者主体性研究中?如果可以,则怎样进行?2.译者的图式对翻译的整个过程有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第二部分概述了图式和译者主体性的定义,图式的分类,译者在翻译中的地位和身份的变化、的定义和当前国内外对译者主体性的研究状况。这一部分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文章的主体部分为第三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主要分析了译者自身的图式如何影响译者的主体性表现。作者分别从两个阶段来探讨:文本的选择和翻译策略的选择阶段。两个阶段都先分析译者主体性的表现,然后再讨论图式对于其主体性的影响。在文本选择阶段,作者还简要介绍了文本的类型,并探讨了图式对于文本分析和类型识别的意义,也讨论了文本对于译者图式的反作用。在策略选择阶段,作者分析了策略的选择是基于译者对于文本的分析之上,然后探讨了图式对于策略选择的影响,最后也强调了译文读者的图式也会作用于译者的策略选择。第四部分主要分析译者的图式如何影响译文形成。主要是从译者的语言图式,形式图式以及内容图式在译文形成中的表现来探讨。为了获得更加清晰的分析,这一章节主要以文学翻译为例。最后为结论部分。 基于以上的分析而得出以下结论:1.图式理论可以运用到译者主体性研究中。本文通过分析图式如何作用于译者在文本的选择,理解及对文本的分析如何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而得出:译者根据自己的翻译目的,兴趣爱好及审美观来选择翻译文本。这建立在其对于文本的理解及识别基础上。而译者对于文本的理解及识别的成功与否取决与译者自身的知识图式。因此,译者倾向于选择符合自己语言图式,形式图式和内容的文本来进行翻译,只有在源文图式与译者图式相匹配的情况下,才能获得高质量的译作。2.译者的图式在译者的翻译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通过对大量文学译例的分析,本文得出的结论是:语言图式是理解原文的基础;译者的形式图式有助于识别原文的风格和再现原文的风格神韵。文化图式是理解原文和译文形成的关键。三种图式在翻译中缺一不可。 本文探讨了译者自身的图式对其在翻译过程中的主体性表现的影响。然而未能对译者如何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进行自我培养进行分析。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但也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一个参考性的视角。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 the translator is indispensable and cannot be neglected . However , in the history of translation studies , the translator ' s position in translation is always far low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the translator .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five parts ,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the background , significance , method and paper structure of the translator , and puts forward two research questions : 1 . How can the schema of the translator be used in the translator ' s subjectivity study ?
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 1 . The schema theory can be applied to the translator ' s subjectivity research .
The form schema of the translator helps to identify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and to reproduce the original style . The cultural schema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the formation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 The three patterns are indispensable in translation .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nslator ' s own schema on his subjectivity in translation . However , it is not enough to analyze the translator ' s self - cultiv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chema theory . This is the deficiency of this paper , but also provides a reference angle for future research .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光;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和翻译方法[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范先明;;文化、修辞与难句翻译——“高级英语”学习中的主要困难[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10期
3 王娟;;译学研究新视角:描写性翻译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辜涛;;从文本选择看译者介入[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陈艳清;;译者的信念——译者选择的方向性问题[J];怀化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6 李永红;广告翻译中的认知图式[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7 丁建江;文本类型理论与翻译[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周晓春;;论散文翻译中的风格再现——以朱自清《荷塘月色》的两种英译文为例[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6期
9 陈玲;;译者文化取向引导下的翻译策略选择[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5期
10 刘炳淑;仇全菊;;从认知图式理论看汪译陶诗的翻译[J];科技信息;2010年11期
本文编号:19283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28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