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诗词特点析
本文选题:中国古典诗词 + 英诗 ; 参考:《理论导刊》2009年08期
【摘要】:从分析汉语古典诗词与英诗的特点出发,对宋词翻译采用意象等效性、声韵宽置性、结构灵活性、语言转换可逆性诸项原则作了探讨。这些实际上是诗词直译方法的具体化。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English poetr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inciples of image equivalence, phonological broadness, structural flexibility and reversibility of language transform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Song ci. These are, in fact, the embodiment of the literal translation of poetry.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106.2;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爱斌;意境与意象两种至境艺术形象的审美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2 朱德培;探讨标点符号在科技文章中的作用[J];编辑学报;1991年03期
3 秦华镇;“X化”结构构成限制及条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赖彦;英语广播电视和报刊新闻语体特征比较[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吴显友;对建构普通文体学的几点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吴显友,沙菽;普通文体学:回顾与评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周敏;广告英语的语言特征及其翻译[J];滁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8 周政权,刘艾云;论广告翻译的原则[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9 陈晴;;在会话中揭示主题意义——《干热的九月》文体赏析[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6年02期
10 温俭;;从文体学的角度看《孤独的割麦女》[J];电影评介;2006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向荣;;我见青山多妩媚——论辛弃疾山水田园词的意象[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周芸;新时期文学跨体式语言的语体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静;司法判词的表达与实践——以古代判词为中心[D];复旦大学;2004年
4 柴改英;英语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鲜益;彝族口传史诗的语言学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6 陈海庆;语篇连贯:言语行为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大为;立体的展开[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9 游舒;现代汉语被字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10 佘正松;中国边塞诗史论(先秦至隋唐)[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艳;晚唐咏史诗[D];河北大学;2000年
2 周建国;唐洋方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3 彭文芳;元代量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宋蕾;诗歌意象与翻译[D];外交学院;2002年
5 李娜;古汉诗英译的跨文化视角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6 陈月红;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问题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曹依民;主述位切分与翻译[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8 安允涛;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隐喻翻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平;英文书面广告的篇章组织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10 盖静;论英汉广告中的修辞与翻译[D];广西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青;;古典诗词的可译性限度与创造性叛逆[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董晖;使翻译成为美术之一种——林语堂英译中国古典诗词赏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王向华;;中国古典诗词美之重现——林语堂翻译思想探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陈章国;;英汉诗歌中重叠法对比研究[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李贻荫;樊锦鑫;;浅析朱杰勤译诗的思想与技巧——学习《英诗采译》的心得[J];外语研究;1990年02期
6 李稚君;;中国古典诗词中节气与星宿的英译[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7 于兆锋;汉诗和英诗的节奏比较[J];韶关学院学报;2005年10期
8 张梅;;中西诗词特点析[J];理论导刊;2009年08期
9 田惠刚;中国古典诗词翻译原则与翻译批评[J];外语教学;1994年01期
10 张智中;;诗歌形式与汉诗英译[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郦青;;论韵体译诗之可行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范庆芬;;略谈古诗名词语的语篇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朱迪光;古典诗歌的抒情人称及其体式[N];文艺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任震宇;文学爱好者翻译异军突起[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傅小平;2009金秋诗歌译作朗诵会在沪举行[N];文学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卫;从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看“三美”的再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祥杰;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意象的主体审美论[D];浙江大学;2006年
3 郭欣;空白概念观照下中国古典诗词中水意象的翻译[D];湖南大学;2012年
4 孟立;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及其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赵佳;英诗中的隐喻及其汉译[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林浩;许渊冲诗歌翻译“三美”原则下的中国古典诗词英译对比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7 郑洁;中国古典诗词中模糊美英译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8 姜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意象和意境的传递[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来伟婷;接受美学视角下中国古典诗词英译的案例调查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10 谢寒星;从模糊美学的角度论古诗意境的英译[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285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28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