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玩偶之家》影响下的《终身大事》和《伤逝》

发布时间:2018-05-24 15:09

  本文选题:《玩偶之家》 + 《终身大事》 ; 参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摘要】:胡适的《终身大事》和鲁迅的《伤逝》都是在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影响下产生的作品。胡适通过《终身大事》把易卜生的个人主义、女性解放以及现代戏剧的形式引进中国。同时,胡适也吸取问题剧批判现实的精髓,通过《终身大事》揭示中国旧婚姻制度的反人性的文化根源。鲁迅则是继续思考易卜生在《玩偶之家》中提出的问题,他不仅揭示"中国娜拉"出走后的悲惨命运,更暗示娜拉,不仅指子君这样的女性,也包括涓生,挣脱玩偶的命运之路是艰苦卓绝的。胡适从文化着眼,批判旧文化,引入新文化,要建设新文化新制度推进现代化进程;鲁迅则围绕"人的解放",揭示人里面的软弱自私黑暗,提出要战斗要有牺牲的爱,要肩住黑暗的闸门,要立现代化的人。
[Abstract]:Both Hu Shi's Lifetime and Lu Xun's' death 'are works produced under Ibsen's Doll House. Hu Shi introduced Ibsen's individualism, female liberation and the form of modern drama into China through Lifetime events. At the same time, Hu Shi also absorbs the quintessence of critical reality of problem drama, and reveals the cultural root of antihuman nature of the old marriage system in China through Lifetime event. Lu Xun continues to think about Ibsen's question in the Dolls House. He not only reveals the tragic fate of "China's Nara" after her departure, but also implies that she is not only a woman like Zijun, but also trickle up. It is hard to break free from the fate of the dol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Hu Shi criticizes the old culture, introduces the new culture, and builds a new culture and new system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Lu Xun, on the other hand, reveals the weakness, selfishness and darkness in people around "the libera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puts forward the love of sacrifice in order to fight. Bear the gate of darkness, and set up modern men.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106.4;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辛刚国;六朝文学批评视野中的情采关系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刘峰;文艺雅俗之辨[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3 王吉鹏,赵月霞;鲁迅、高晓声对农民心路探寻的比较[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4 曹禧修;;《示众》:独异的杰作[J];北方论丛;2005年06期

5 童庆炳;经验、体验与文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张健;中国现代政治讽刺喜剧论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7 颜浩;民间化:现代同人杂志的出版策略——20世纪20年代的《语丝》杂志和北新书局[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8 李军学;论喜剧艺术的本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易淑琼,罗志欢;暨南大学图书馆藏章太炎先生藏书及手迹[J];图书与情报;2003年03期

10 慕君,王羿珍;有效阅读教学策略探微[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房锐;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3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皇甫晓涛;文化复兴与比较文学研究——中国文学的再阐释与现代文化的重构[D];四川大学;2003年

5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吴锡民;接受与阐释:意识流小说诗学在中国(1979—1989)[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8 姜异新;艰难的现代化历程[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霞;认知语境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静;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从张爱玲的前期作品谈其女性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春慧;性别视角下的透视——海明威张贤亮女性意识的比较[D];黑龙江大学;2002年

3 焦锐男;焦虑中的抗争[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5 江红英;纯净天堂的营构和坍塌[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7 崔云伟;论鲁迅文本中的表现主义绘画感[D];青岛大学;2003年

8 朱燕萍;鲁迅的期刊编辑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9 兰守亭;新视野中的旧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罗亘;论《故事新编》的反讽艺术及其深层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罗颖;女性主义视角下《伤逝》与《玩偶之家》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罗霞;“城”里“城”外的挣扎[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9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29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2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