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化叙事的公共意识形态论
本文选题:个人化叙事 + 公共意识形态 ; 参考:《东疆学刊》2011年02期
【摘要】:个人化叙事是一种新的公共性表意模式。作为一种功能性的公共意义模式,它主要指涉个人与公共历史的互动关系。在性质归属上,它是一种以审美形式呈现的个体性的意识形态。在比较语境中,它表征着女性主义话语的伦理立场。在主题选择上,它言说着日常生活的公共历史意义。它本质上是一种文学公共性的无意识存在。
[Abstract]:Individualized narration is a new mode of public ideographic meaning. As a functional mode of public meaning, it mainly refers to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public history. In nature, it is a kind of individual ideology in aesthetic form. In comparative context, it represents the ethical position of feminist discourse. In the choice of themes, it speaks of the public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of daily life. It is essentially an unconscious existence of literary publicity.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新时期文学消费主义的公共性身份与价值功能变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编号:10CZW005
【分类号】:I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婧;;“雌雄同体”:杜拉斯一生的诠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2 王小晴;不堪叙说的故事——论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宠儿》[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马婷;《简·爱》的叙述如何在历史语境中寻求平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朱影;回眸女性小说的兴起[J];图书与情报;2003年06期
5 时红明;女性作家的“身体写作”刍议[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8期
6 许央儿;;女性主义的叙事方式:个人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苏芸;;感悟回族女作家的生命意识[J];昌吉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郭方云;怪物魔镜中的自我——《弗兰肯斯坦》造物神话的女性主义解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赵玉莲;男性主体意识下的女性角色——论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池州师专学报;2001年02期
10 陈枫艳;论《蝇王》中女性的缺场[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美琼;;《威尼斯商人》中鲍西亚的女性主义解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2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4 黄晓娟;“雪中芭蕉”——萧红创作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建英;乌托邦理想的超越与反思[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王颖;女权理性视野下的中国现代女性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萌;禁锢的灵魂与挣扎的慧心[D];河南大学;2003年
9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10 陈亚亚;成如容易却艰辛[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艳娜;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海派女作家小说创作中的女性身体叙事[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2 张冰红;优美的多棱镜——论20世纪90年代女性散文写作的审美品格[D];暨南大学;2000年
3 吴宏凯;九十年代女性写作的征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4 柴焰;颠覆与重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研究[D];郑州大学;2000年
5 韩永s,
本文编号:19296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29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