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二元对立”——中国艺术美学基本问题的相关讨论
本文选题:超二元对立 + 前二元对立 ; 参考:《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摘要】:如何超越"二元对立"思维框架,是21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创新的基本问题。在这一基本问题的探讨上,我国出现了"后二元对立"和"前二元对立"两种超越模式,后一种超越模式主要源于海德格尔"终极构成"的"境域"论思路。按照这种划分,我国学者过去讨论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天人合一"基本思路仍然属于在"二元对立"基础上加以整合的"后二元对立"框架,尚未达到在"二元对立"发生之先敞开的"前二元对立"的"境域"论高度。其实,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探讨的恰恰可能是"前二元对立"的世界,所以,海德格尔的"前二元对立"思想与中国传统艺术美学的基本思想具有会通之处,这种会通探索拉开了中国传统艺术美学思想当代转换的深层帷幕。
[Abstract]:How to transcend the "two yuan antagonism" frame of thinking is the basic problem of Chinese art and aesthetics innovation in twenty-first Century. In this basic question, there are two transcendental modes of "the two yuan opposition" and "the front two opposition". The latter one is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situation" theory of Heidegger's "ultimate constitution". The basic idea of the "unity of heaven and man" in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aesthetics in the past still belongs to the framework of "the post two yuan antagonism" on the basis of the "two yuan antagonism", which has not yet reached the height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former two yuan antagonism", which is open to the "two yuan antagonism". The two yuan opposition "world", so, Heidegger's "front two yuan antagonism" thought and the basic though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aesthetics have the common place, which opens the deep curtain of the contemporary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art aesthetic thought.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朱立元;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关于新世纪文艺学、美学研究突破之途的思考[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力永;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批判形而上学的根本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宋传东;李泽厚美学批判[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乔东义;李泽厚实践论美学的问题与反思[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6 谭刚,龙建新;足球之美——对足球运动的美学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2期
7 廖名春;从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论“晚书”的真伪[J];北方论丛;2001年01期
8 周家荣;廉永杰;;主体间性哲学思想的人本特征[J];北方论丛;2007年06期
9 王丽梅;中国店名的文化特征[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匡调元;我的治学心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2 郑辟瑞;;海德格尔,德里达与动物[A];“现象学与政治学”国际现象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第十二届现象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武忠;理想家园[D];南京艺术学院;2001年
2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永红;诗筑的远离[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4 杨学功;本体论哲学批判[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戴兆国;孟子德性伦理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6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叶虎;20世纪后期中国文学思潮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10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齐成民;论新潮社对新文化建设的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葛刚岩;论《史记》人物形象的崇高美及其形成原因[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张文敏;旅游纪念品研究——以湖南省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1年
5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余意;论宋代文人雅词的审美品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华伟丽;试论明末清初传奇中的风情喜剧[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连庆;论海德格尔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现象学解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汤尧;世纪之交的生活表征——池莉小说创作论[D];安徽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9421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4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