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性的诱惑——弗雷德的现代主义立场及其对极简艺术的批判
本文选题:物性 + 剧场性 ; 参考:《学术研究》2011年10期
【摘要】:现代主义内部运行着不断自我批判的辩证法。但极简艺术走向了"实在主义",将艺术还原到"物性"上;其实质,乃是为了达到一种新型的"剧场性",从而背叛了现代主义。弗雷德由此认为,实在主义乃是在现代主义内部产生的对"现代主义辩证法"的误读,其理论根源在于格林伯格的还原论倾向中。从审美现代性这个大背景出发,能更好理解弗雷德的现代主义立场及其对极简艺术的批判,并把握其惯例论的意义与价值。
[Abstract]:The internal dialectics of modernism is constantly criticizing itself. However, minimalist art moves towards "realism" and restores art to "materiality"; its essence is to achieve a new type of "theatricality", thus betraying modernism. Fred therefore believes that positivism is a misreading of "modernist dialectics" produced within modernism, and its theoretical roots lie in Greenberg's tendency of reductionism. From the background of aesthetic modernity, Fred's modernism stand and his criticism of minimalist art can be better understood, and the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his theory of convention can be grasped.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
【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弗雷德批评思想研究”(Y20112133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沈语冰;;格林伯格之后的艺术理论与批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沈语冰;;注意力与视觉性的建构:乔纳森·克拉里和他的视觉研究[J];美术研究;2011年01期
2 沈语冰;;还原论还是反本质主义?——迈克尔·弗雷德与格林伯格[J];荣宝斋;2010年10期
3 李秋实;;驳格林伯格“纯粹平面性”[J];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润泽;;艺术材料美感及其效果的达成——以1990年后中国实验水墨部分实践现象为例[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陶铮;论罗莎琳·克劳斯结构主义时期的艺术批评[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邹元江;论非对象化[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陈立红;;物性展现与人文创造——中国当代艺术的材料属性和语言转换[J];美术观察;2010年10期
3 王邦雄;;图式结构与舞台美术[J];戏剧艺术;1987年04期
4 欧阳江河;;“他是个中国人,他有点慢”[J];北京文学;1997年05期
5 程代熙;;海德格尔:本体论现象学与文学[J];文艺争鸣;1988年06期
6 梁伟轩;;在基础教学中引入内、外因素并重的造型观念[J];艺术教育;1994年02期
7 娄际成;证明人生的价值[J];中国戏剧;1997年05期
8 仰海峰;;暧昧的物性与消费社会的艺术旨趣[J];美苑;2006年02期
9 黄皎碧;杨修鸿;;论海德格尔美学思想中的艺术真理——解读《艺术作品的本源》[J];枣庄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黄芳;;论表演性对戏剧翻译的启示——从书斋把玩到优人搬弄的转变[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傅恺;网络文学对纯文学的无声冲击[N];北京日报;2001年
2 周思源;从语言学角度研究小说语言[N];中国文化报;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永江;反传统—论海德格尔的艺术观[D];河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45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45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