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先要解决当代艺术的标准问题——旅美艺术家丁绍光先生访谈录
本文选题:丁绍光 + 艺术家 ; 参考:《文艺研究》2011年11期
【摘要】:丁绍光,1939年生于陕西城固,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任教于云南艺术学院,开创闻名中国当代画坛的"云南画派"。1980年赴美定居,是美籍华人画家,以中国现代重彩画驰名世界。他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大型壁画《美丽、丰富、神奇的西双版纳》,至今仍为重要展品。丁绍光在世界各国举办个人画展两千次以上,作品被上百个国家和地区收藏近六万幅。1990年在日本世界艺术博览会上,丁绍光作为惟一入选的华人艺术家被选入14世纪至20世纪百名艺术大师排行榜,名列第二十九位。1993—1995年,他连续三年被评选为联合国代表画家。1995年,联合国在"艺术与集邮"项目总结报告中提名表彰了联合国成立五十年来二十九位当代艺术大师,丁绍光作为惟一的亚洲艺术家名列其中。丁绍光现任中外十余所大学名誉和客座教授,并担任国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长、美国世界美术家联盟首任主席。一些国家政府和社会团体为了表彰和感谢丁绍光在世界艺术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向他颁发过几十种奖项,其中包括授予其"荣誉市民"称号,赠授"金钥匙",并在一些城市设立"丁绍光日"等。2011年8月17日,在洛杉矶丁绍光寓所,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文化领事李冰对他进行了采访。在访谈中,丁绍光始终关切中国发展,强烈而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中国艺术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情感与思考。
[Abstract]:Ding Shaoguang, born in 1939 in Chenggu, Shaanxi Province, graduated from the Central Academy of Arts and Crafts in 1962. He taught at the Yunnan Academy of Art and founded the "Yunnan painting School", a famous contemporary Chinese painting school in China.In1980, he sett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as a Chinese-American painter. Famous in the world for modern Chinese heavy color paintings. He has created large-scale murals for Beijing the Great Hall of the People, "beautiful, rich, magical Xishuangbanna", which is still an important exhibit. Ding Shaoguang held more than 2,000 exhibitions of individual paintings around the world, and nearly 60,000 works were collected in hundreds of countries and regions. In 1990, at the Japan World Art Expo, Ding Shaoguang, the only Chinese artist to be selected as the only Chinese artist in the 14th to 20th centuries, was ranked 29. He was named the United Nations representative painter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The United Nations nominated 29 contemporary masters of contemporary art in its 50 years of existence in the final report of the "Art and Philatelic" project, among which Ding Shaoguang is the only Asian artist. Ding Shaoguang is currently honorary and visiting professor of more than ten universities in China and abroad, and is the president of 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ese artists and the first president of the American World artists Union. A number of governments and social groups have presented Ding Shaoguang with dozens of awards, including honorary citizenship, in recognition of and gratitude for h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world's art. "the Golden key" was given and "Ding Shaoguang Day" was set up in some cities. On August 17, 2011, at Ding Shaoguang House in Los Angeles, Deputy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artistic cre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Art, Li Bing, cultural consul general of the Chinese Consulate General in Los Angeles, interviewed him. In the interview, Ding Shaoguang was always concerned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expressed his feelings and thoughts about the 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Chinese art.
【分类号】:J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常宁生;从丁绍光到张洹──三代中国艺术家在美国的艺术探索之路[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0年02期
2 贾克敏;赵禄;;从对蔡国强的批评浅论当代艺术的矛盾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19期
3 冀少锋;;《20世纪末欧洲艺术家大系》问世[J];高校社科信息;1997年03期
4 常旭阳;;不断挑战和创新的“常青”之路[J];艺术与投资;2010年09期
5 刘晖;;谁主沉浮——中国当代艺术家与批评家关系之我见[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6 娄国强;;“中国性的告缺”——中国当代艺术之我见[J];室内设计;2007年02期
7 ;抬头见喜——杭州2006年国际当代艺术个案展[J];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05期
8 ;AAC艺术中国绽放11项年度大奖,见证年度影响力[J];中国摄影家;2011年06期
9 ;画廊展讯[J];中国拍卖;2007年09期
10 Penny;;张明收藏:收藏中的异数[J];艺术与投资;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4 付晓东;;当艺术遭遇经济——兼记“光·音/光阴”大山子艺术节[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蓝庆伟;;批评的演进——中国早期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转向[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鲁明军;;知识共同体:当代艺术学谱系的取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于昆;;当代艺术的“越界”[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9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10 夏昭炎;;艺术和艺术家的“头脑”[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家和;北京翰海首开内地亚洲当代艺术专场[N];上海证券报;2007年
2 林山;当艺术家开始画“股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刘莎莎;拆除当代艺术与普通百姓之间的藩篱[N];深圳特区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卢飒;“城市零件”:群体出征艺术市场[N];贵阳日报;2007年
5 游东醌;艺术的生命之境[N];美术报;2007年
6 吴新;淡勃:和艺术家一起创造历史[N];中国证券报;2008年
7 李燕玲;先声画廊“当代艺术联展”:五味杂陈 各有意味[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张立;西安纺织城有个“艺术798”[N];陕西日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曹俊杰;意大利当代艺术 戏弄视觉?[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马晓雪;龙江书画家走红“2008胡润当代艺术榜”[N];哈尔滨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宇;新媒介与中国当代艺术变革[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2 王鑫;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元素及本土独创性[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张激;国家艺术支持[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于学文;中国当代艺术中的西方模版[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6 翟晶;边缘世界[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7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8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9 武洪滨;当代我国艺术博览会的学术性建构历程与问题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向前;当代艺术中中国传统符号的运用与演绎[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2 赵桢;80后艺术家的发展状态[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3 张铁梅;浅论后现代艺术在中国[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凡t,
本文编号:19659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65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