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
本文选题:女性主义批评 + 新写实小说 ; 参考:《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00期
【摘要】:正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经过20世纪90年代高歌猛进式地讨伐和清理文本和文化中的男性中心观念和正本清源式地梳理和重评现当代女作家作品之后,进入了后兴奋期,既无法达到以往的高度也难以产生以往的轰动和震撼效应。单纯的文本批评已难以引起批评的兴趣,然而又苦于找不到新的话语生长点来弥补单一的性别视角带来的批评效果的单调、单薄,只好在对西方最新的学术成果的追踪和研究中掩盖和代替本土女性
[Abstract]:Chinese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 has entered a post-excited period after combing and reevaluating the work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omen writers in the 1990s, after combing and cleaning up the male-centered concepts in the text and culture and combing and reevaluating the works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women writers in the 1990s. Can not reach the height of the past, but also difficult to create the past sensation and shock effect. Simple textual criticism has been difficult to arouse the interest of criticism. However, it is hard to find new speech growth points to make up for the monotony and weakness of the criticism effect brought about by a single gender perspective. We have to cover up and replace native women in the pursuit and research of the latest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 the West.
【作者单位】: 武汉科技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基金】:武汉科技学院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武科研[2008]16号)
【分类号】:I109.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艾秀梅;论日常生活哲学视阈下的《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2005年04期
2 艾秀梅;日常生活的消极抵抗——读《红楼梦》第五十八回到第六十三回[J];名作欣赏;2005年12期
3 王一川;重复模式与日常生活——几部“新写实”小说中的市民形象[J];求是学刊;1997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威;;启蒙与批判:日常生活世界的文化重建之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2 王国有;生活世界内在关联中的文化历程[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3 陈卫华;论通俗小说模式化的文化成因[J];当代文坛;2003年04期
4 孙宏安;;《红楼梦》中数术描写的意义[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孙宏安;;《红楼梦》中的数术和神道世界[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6 杨建华;与现代化互动:20世纪中国社会学的发展主潮[J];东南学术;2002年02期
7 江小林;;婚俗与日常生活:民俗学的一个文化视野——电影《图雅的婚事》的文化解读[J];电影评介;2007年20期
8 李祝喜;;论生存哲学视野中的王熙凤[J];湖北社会科学;2006年08期
9 陆兴忍;;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J];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10 谢晖;法理学的能与不能[J];法学;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楠;;论道德建设的三个实践维度[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2 陆兴忍;;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国凤;近代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民间互助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方新文;对话德育论[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荣清;批判与建构:日常生活领域的意识形态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叶宏;中国农村文化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波;生存论视野下的审美超越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解保军;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哲学意蕴及现代意义[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杨震;法价值哲学导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张学森;社会主义信念建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朋君;民俗视野中的迟子建小说创作[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周知;网络暴民成因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孙建风;小学师生日常交往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褚斐青;论奥斯丁小说的日常生活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玉寒;康百万庄园装饰艺术中的吉祥图案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陈薛;田园生活的变革[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滕谦;日常生活世界的改造与救赎[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慧;《当代美学的“生活论”转向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马荣;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的可能性[D];山东理工大学;2011年
10 陈董骄;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非理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海平;日常生活转型与公共伦理意识[J];求是学刊;1999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敏;肖开莲;;从混沌到明晰——论“五四”至三十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基本框架的形成[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陈静;;中西女性主义批评的横向比较[J];咸宁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曾宪文;;女性主义批评的困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4 杜艳春;;自由与空间: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6期
5 陆兴忍;;日常生活:女性主义批评新的话语生长点[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中强;;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主义叙事学的不同研究方法——以小说《劝导》的解读为例[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孔晓静;;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英美派”与“法国派”类别划分的局限性[J];外国语言文学;2010年02期
8 傅美蓉;;从寄生物到寄主:女性主义批评的解构轨迹[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刘颖;;从女性主义批评到性别批评[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10 张丽;;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与女性形象解读[J];学理论;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简圣宇;;女性主义批评存在问题略谈[A];东方丛刊(2005年第3辑 总第五十三辑)[C];2005年
2 甘婷;;谁来为那些妇女的悲剧命运负责?—评《了不起的盖茨比》(英文)[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柠;女性主义的作坊[N];文汇报;2002年
2 李娟;女性主义批评:从单数到复数[N];文艺报;2009年
3 王宇;启蒙叙事的另一张面孔[N];文艺报;2003年
4 李敬泽;不写女人的小说家[N];新闻出版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树明;多维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D];四川大学;2003年
2 陆兴忍;走向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美蓉;女权/女性主义批评的解构传统[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育君;“他者”视角与女性主义批评[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3 孙科;90年代中国女性主义批评之批评[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陆兴忍;论中国女性主义批评滥觞的本土话语资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莉;女性主义批评和女性叙事学的不同研究方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朱翠荣;译介视野下的女性主义批评研究[D];海南大学;2013年
7 江功艺;《厨房》—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D];浙江大学;2008年
8 王建成;启蒙变奏下的生存与张扬[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苓;女性主义批评视阈下的劳伦斯及其笔下的女性形象[D];南昌大学;2009年
10 秦同国;为自然与女性立言[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139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1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