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向世界发出一个讯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际评估专家访谈

发布时间:2018-06-14 00:29

  本文选题:美术学院 + 清华大学 ; 参考:《装饰》2010年12期


【摘要】:2010年10月中旬,6位国际设计艺术和设计教育界的专家:平野拓夫、克劳斯·雷曼、丹·博雅斯基、约里奥·索特马、阿兰·卡明斯和董伟齐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对学院的教学科研状况做了全方位的评估。在评估的末段,6位专家也接受了本刊的专访。谈及这次评估的意义,评估委员会主席平野拓夫先生说:"能够从世界各地邀请来不同国家和领域的专家对一个学科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评估是很难办到的,而能够成功地举办这样一次会议,是清华大学向世界发出的一个讯号。"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能真切地体会到各位专家对这次评估的热情以及对中国设计教育未来的希望。
[Abstract]:In mid-October 2010, six international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design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were gathered at the Academy of Fine Arts, Tsinghua University, including Hieno Takov, Klaus Lehman, Dan Boyasky, Julio Sotma, Alan Cummings and Dong Wei.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is made. At the end of the evaluation, six experts were also interviewed by the journal. Referring to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assessment, the Chairman of the Assessment Commission, Mr. Hirada Tov, said: "it is difficult to be able to invite exper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field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to conduct such a large-scale assessment of a subject. And being able to successfully host such a conference is a signal to the world from Tsinghua University. " In the interview, we can also appreciate the experts' enthusiasm for this assessment and hope for the future of China's design education.
【分类号】:J1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国明简历[J];美术文献;2011年04期

2 丁翔;;伴随音乐的行为绘画——中德当代艺术家的一次艺术交流[J];艺术·生活;2006年05期

3 贺万里;;当代中国学院艺术的生存语境及其应对[J];艺术.生活;2007年05期

4 于洋;;印象春天:印记当代艺术[J];华人世界;2011年08期

5 黄林非;;艺术创新和大学艺术教育——与陈文明对谈[J];书屋;2011年06期

6 若水;;密锣紧鼓,“艺考”来了![J];黄金时代(学生族);2010年01期

7 ;让艺术融入生活——第四届杭州国际日国际交流座谈会摘要[J];杭州(我们);2011年05期

8 约翰;;北京有个画象村[J];干部人事月刊;2001年09期

9 蒋飞;;“世外桃源”——混合现实艺术创作日记[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1年03期

10 刘军平;;地域·人·中国性——初探四川当代艺术形成的轨迹[J];荣宝斋;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周光召;;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致词[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前言[A];2001-2003中国流行色优秀论文集[C];2003年

3 周广伟;;谈如何对待艺考热的畸形发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徐勇民;;服务社会·融入社会·引导社会——面向中国经济与文化建设的高等艺术设计教育[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徐英;;艺术教育“两种人才模式"培养的理论构想[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晨晓;设计,请向生活致意[N];中国文化报;2007年

2 记者 刘苏;全球知名艺术院校将来徐“对话”[N];徐州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白勇;艺术可以“产业”吗?[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4 苏娅;李象群:798缺乏严肃的学术探讨[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涂辛;八十载奋斗求索 春华秋实[N];中国艺术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杜知微邋实习生 王媛;翰墨飘香 大爱无言[N];陕西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孙玉洁;以艺术之美慰藉心灵[N];中国艺术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杨琳邋实习生 于晓芹;当代艺术教育如何面对全球化,寻求差异化[N];上海证券报;2008年

9 连冕;我们何需“风格化”?[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屈菡;艺术与资本能否双赢[N];中国文化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立钱;穆旦与英国现代主义诗歌[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吕智强;中国当代艺术中“综合材料”现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2 李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与启示[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3 刘自圣;中、英四所普通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与实施情况比较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铎;论戏剧翻译描写性研究的外部过程取向[D];清华大学;2007年

5 程征明;综合性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6 赵俊姝;西南联大文学翻译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李政伦;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162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162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ac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