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从教材编写谈起

发布时间:2018-06-13 20:20

  本文选题:文学理论 + 教材编写 ; 参考:《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年10期


【摘要】: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相伴,文艺学的学科建制已存在大约一百年的历史了。但是近几年,关于文学理论的合法性的争论此起彼伏,似乎文学理论在当代面临了生存的危机。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文学理论新教材的编写又是如火如荼,很多新的教材不断出现,令人应接不暇。这些情况反映了当代文学理论建设和反思的悖论。
[Abstract]:Accompanied by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the discipline system of literature and art has existed for about 100 years. But in recent years, the debate on the legitimacy of literary theory has been incessant, it seems that literary theory is facing a crisis of existence. At the same time, we also see that the compilation of new textbooks of literary theory is in full swing. These situations reflect the paradox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 construction and reflection.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吉猛;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毛崇杰;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孙大军;对当前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材的一点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4 陈吉猛;文学与审美意识形态——兼与童庆炳先生商榷[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陈定家;中国文论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6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郑惠生;对大学文艺学的批评能这样吗——就《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与陶东风教授商榷[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陈浩;大众化时代的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5年02期

9 姜文振;后现代主义:理论启示与话语困顿[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3期

10 盖生;文学的文化研究退潮与经典化文艺学重建的可能[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2 马衍明;论文学自主性[D];复旦大学;2003年

3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郭敏;隐蔽的成规[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喻琴;齐马的文本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3 阮小波;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4 胡莉芳;游移的“文学性”[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内海忠治 ,刘介人  ,刘耀武;日本战后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伊藤整的文学理论[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2 林宝全;略评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叶杨兴;《教育统计学》教材编写会议在广州召开[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刘广发;陆机及其《文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王光祖;既不是补课 也无法替代——也谈写作课的目的任务[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6 卫建林;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中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1980年05期

7 张连第;张戒和《岁寒堂诗话》[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6期

8 刘逢祺;俄语《幻灯课教程》简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9 徐缦华;成年人的汉语(作为外语)教学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4期

10 Richard L.Light,Glenn T.Dulmage,Juliana K.Dulmage;A Rationale for New Directions in TEFL Materials Development[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杰;;走向新世纪,探索新方法(代序)[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张澍军;;论邓小平理论“三进”的战略蕴涵[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3 张清华;;韩愈的文气说[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4 林伯谦;;韩愈文学理论与佛法行持之研究[A];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5 于康;;视听说课总体设计、教材编写与教学原则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6 赵贤州;;建国以来对外汉语教材研究报告[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7 盛炎;;语言交际能力与功能教学[A];第三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0年

8 胡明扬;;序[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9 刘亚林;;“一对一”与“个别教学”——驻华外交人员汉语教学法改革的思考[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10 钱学烈;;关于中级汉语教材中的语言规范问题[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之;域外文学为何影响了我们[N];北京日报;2000年

2 井建斌;如何编写面向新世纪的历史教材[N];中国教育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李伦娥;大学里我们少学了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0年

4 省澜;沙龙里讨论先锋性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0年

5 王怀 苏艳;高校教材更新 阻力何在?[N];福建日报;2000年

6 姜波克;转变教育观念实现教材创新[N];光明日报;2000年

7 王文戈;如何读文学?[N];光明日报;2000年

8 ;民族化是语文教育的根本[N];光明日报;2000年

9 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沈萍 彭珍荣;教材编写应着眼培养学生综合能力[N];光明日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夏欣 本报通讯员 莫文;劈海冲浪 托举起一流教材[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叶启良;论七月派小说创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江中柱;北朝文人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欧明俊;现代小品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乔建;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晏红;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3年

8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9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震;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反思与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左珊丹;船与桥——两部中级汉语综合课教材比较[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金株希;从一次观摩课谈教师的课堂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崔秀霞;从“性灵”到“尊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5 陈莹;口语教材述评[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6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7 左其福;论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D];湘潭大学;2001年

8 张锐;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得与失[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秀文;文化和外语教学[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10 张爱波;论归有光的抒情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0152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152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34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