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话长篇小说翻译与创作之“同一性”看近代中外文学关系建构
本文选题:白话长篇小说翻译 + 同一性 ; 参考:《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摘要】:中国近代白话长篇小说翻译与创作之间同时具有文体形态上的"外在同一性"和文本叙述方式上的"内在同一性"。此双重"同一性"既证明了当时域外文学必须与本土文学取得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为中国读者所接受,又有力地反驳了那种视域外文学之"影响"为当然的论调。这对于我们从翻译文学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建构近代中外文学关系具有实践和启示的意义。
[Abstract]:The translation and creation of vernacular novels in modern China have both "external identity" in stylistic form and "internal identity" in narrative mode. This dual "identity" not only proves that foreign literature must be highly consistent with local literature in order to be accepted by Chinese readers, but also refutes the argument that the "influence" of off-horizon literature is natural. It is of practical and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us to constru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 from the concrete situation of translated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上海政法学院新闻传播与中文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1YJC751018)
【分类号】: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龙;翻译中的意义选择[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刘文华,梁燕;卡特福德翻译等值论中的翻译的转移及对语言教学的启示[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赵秀明;张文斌;;从翻译的目的论角度重新审视严译名著《社会通诠》[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张道振;;论周作人的儿童文学翻译思想[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谭莲香;炉火纯青 形神兼似——《匆匆》张培基英译本赏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夏新宇;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对五四时期中国新诗的影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7 梁真惠,陈卫国;明末清初和清末民初西学翻译对比研究初探[J];昌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赵应吉;新世纪中国翻译工作者的素质[J];重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9 王少娣;;翻译“求同”更需“存异”——从语言发展和读者包容性的视角看翻译[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玫;;西方译学研究的开拓与创新[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谭倩倩;;哲学解释学观下的阐释学翻译理论——论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与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的关系[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高永欣;;翻译理论与译者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洪涛;;从此岸到彼岸的反拨与超越——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学派研究范式探析[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祥清;;中国翻译地位的历史演进[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胡德香;;解读钱钟书的文化翻译批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胡全章;;晚清新小说类型研究述评[A];中国近代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三届近代文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杨国明;晚清小说与近代商业社会[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4 高日晖;《水浒传》接受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6 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复旦大学;2004年
7 邱江宁;才子佳人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陈历明;翻译:作为复调的对话[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9 龚芬;论戏剧语言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童;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史分期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夏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的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3 吉旭;辉煌与没落:俗文学长河与“十七年”文学[D];苏州大学;2001年
4 杨庆东;《小说月报》与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李琪;审美心理与小说翻译[D];贵州师范大学;2001年
6 刘天伟;翻译的异化[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7 邬若蘅;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在诗歌翻译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8 俞建青;译者在文学翻译中的角色[D];浙江大学;2002年
9 付丽;鲁迅、林语堂翻译思想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黄里云;外交英语的文体分析与外交翻译[D];广西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媛媛;;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有限可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2 郑宇;;“溢出性重复”与文学他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地位[J];学术论坛;2011年06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陶锋;;丑与美的变奏——阿多诺论现代艺术[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历史与理论教授 岛子;重新植根[N];上海证券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乃禹;中韩小说现代化转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季甜甜;文学作品中风格的可译性[D];苏州大学;2008年
2 张梅花;诗歌与巫语[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过晓红;中西美学史上的“诗画关系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01750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17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