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特征论:形式、文笔与诗法——俄国形式主义与中国古代文论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06-15 04:31

  本文选题:形式主义 + 中国古代文论 ; 参考:《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摘要】:对比俄国形式主义与中国古代文论对文学特性的探讨和对文学诸特征的研究,从它们产生的历史背景、对形式的强调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来看,二者不乏相似之处;但由于发生在不同的时代、产生于不同的文化,二者仍然存在着各自不同的特点。
[Abstract]:Compared with Russian formalism and ancient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there are many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in terms of their historical background, emphasis on form and their influence on later generations. However, due to different times and different cultures, they still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维保;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李健;比兴思维与意境的创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王坤;西方现代美学的终结——塔尔图学派与洛特曼美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5 李作霖,孙利军;作为语言的诗——从象征主义到形式主义[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6 皮元珍;;遵四时以叹逝 瞻万物而思纷——玄学与魏晋文学批评[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董希文;文本理论与文艺学关系初探[J];东方论坛;2005年03期

8 陈良运;“文学理论的职责是指导未来文学”——从罗根泽的文学批评史观谈起[J];东南学术;2001年05期

9 陈本益;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批评论的美学基础[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柴国珍;论元代散曲“陌生化”艺术手法[J];山西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王毓红;历时与共时:《文心雕龙》与《诗学》体裁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3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张振龙;建安文人的文学活动与文学观念[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杨合林;玄言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程勇;汉代经学视野中的儒家文论叙述[D];复旦大学;2003年

8 王秀林;晚唐五代诗僧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10 严国荣;权德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2 魏华;陈洪绶与伦勃朗艺术人格心理探析与比较[D];河南大学;2002年

3 牟鹭玮;后村诗论精神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杜志强;萧绎及其《金楼子》论稿[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冬梅;苏辙《诗集传》新探[D];四川大学;2003年

6 墙峻峰;哲理与诗情的融合:刘禹锡诗歌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肖锋;论叙事作为修辞[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鹏;体验与表达[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9 谢旭;七子派文学理论与阳明心学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邹庆浩;曹丕辞赋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习修鹏;;略论形式美与西方形式美学[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1年04期

2 徐向阳;;汉译西方诗学话语空间的拓展——摭论代迅先生《西方文论在中国的命运》的理论视界[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曹顺庆;;中国文学理论的断裂与延续[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葛红兵;;中国文学教育亟待改革[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积意;中国文论的现代转换[N];文艺报;2000年

2 陈良运;找到古代文论现代阐释的一把金钥匙[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陈伯海;由“史”向“论”的转折[N];文学报;2000年

4 武汉市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吴艳;“一”与“多”的环路运动[N];社会科学报;2003年

5 曹顺庆;文学理论的世纪转折[N];中国艺术报;2004年

6 王丹;中国传统审美意趣中的个性释放[N];中国艺术报;2010年

7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8 曾庆元;探索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N];文艺报;2001年

9 陈雪虎;审美与文学[N];学习时报;2002年

10 魏天真;作为起点和遗产的文论传统[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镇海;对全球化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琳;“空白和未定”与文学翻译[D];四川大学;2005年

2 贾茜茜;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3 梁杰;言意之辩与文学阅读[D];青岛大学;2011年

4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5 樊丽;马尔库塞艺术形式论对中国文学批评美学观念的影响[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孙莉莉;吉川幸次郎和余宝琳中国诗歌“非虚构”传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薛金金;陌生化理论的美学意义[D];山西大学;2005年

8 于娟;论文学接受中的诗性对话[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0年

9 张帅;《诗品》与《文镜秘府论》之诗学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10 孟召际;中国“审美心胸”理论及其流变述论[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20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20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f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