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双重人格》与《白色城堡》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5 16:16

  本文选题:《双重人格》 + 《白色城堡》 ; 参考:《俄罗斯文艺》2011年03期


【摘要】:在众多的影身文学作品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双重人格》与帕慕克的《白色城堡》富于独特的意味。从文本层面上看,两者是相同的,皆是围绕身份的双重性展开情节与叙事的,但相同的文本层面下却隐藏着异质的主题思想,前者思考的是"人"的神性与人性之争,后者则是借伊斯兰神秘主义中的"双重真理说"反思东、西方的文化关系。然而,在文化渊源上,它们再一次达成同构,统一于俄罗斯与土耳其民族文化的精神分裂,这也是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帕慕克都如此青睐影身题材的根本原因。
[Abstract]:Dostoevsky's double Personality and Pamuk's White Castle are unique in many literary works. From the text level, the two are the same, both of which revolve around the duality of identity in the plot and narrative, but under the same text level, there is a heterogeneous theme thought, the former thinking of the "human" divinity and human nature. The latter reflects on the cultural relations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through the "double Truth Theory" in Islamic mysticism. However, in terms of cultural origin, they once again reached the same structure, unified in the Russian and Turkish national culture split, which is also the basic reason why Dostoevsky and Pamuk are so interested in the theme of shadow body.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I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新平;粟进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周莉;浅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张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人物”及其现代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张能为;;文化、语词与文明:伽达默尔的文化理解与现代社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张磊;;“荒唐人”的自由之路——《一个荒唐人的梦》中荒唐人形象及其现代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贺飞,陈世永;传统文化的解构与重建——从文化传统看中国的现代化[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宫维明;全球化背景下价值冲突的逻辑进程[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阳春花;易志高;;跨文化沟通中的深层观念障碍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吴玉洁;;神性照耀下的“复活”——《罪与罚》与《复活》中的“救赎之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2 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4 曲洪亮;;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5 唐翼;;简评文明冲突及其给予我们的启示[A];“和谐发展与贵州小康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宋丙涛;;黄河农耕文明辉煌和衰落的制度性和经济性原因分析[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7 马玲娜;;乡村体验型老年度假公寓的开发构想[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仁;;回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9 李仁;;回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10 谭英;张贵梅;王晏;董宁玮;;试论公民人文科学素质培养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2010科普理论国际论坛暨第十七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振;延安《解放日报》中的性别与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4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梅祖蓉;历史,文化与人格[D];武汉大学;2010年

7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8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王群生;江泽民意识形态建设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温静;十六大以来民族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y囇蘖,

本文编号:2022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22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8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