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翻译中叙述视角的传递与作者意图的传达
本文选题:叙述视角 + 翻译 ; 参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叙述视角的选择和变化暗含着作者特定的意图。自20世纪以来,在叙述学和文体学领域,叙述视角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兴趣。然而在翻译研究领域,叙述视角的传递问题仍然缺乏关注。认知文体学丰富的理论有助于我们通过细微的词汇或语法标记辨别原文和译文中的叙述视角变换情况,探讨作者和译者对文本世界的建构。《愤怒的葡萄》及其五个汉译本的对比研究揭示了小说翻译中叙述视角的传递与作者意图传达的关系:翻译时叙述视角的变化会影响原文作者意图的准确传达,因为叙述视角的变化会影响意义建构的方向,进而影响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对原文叙述视角的准确判定有助于译者构建原文文本世界;译文越贴近原文叙述视角,越能准确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
[Abstract]:The choice and chang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implies the author's specific intention. Since the 20th century, narrative perspective has aroused wide interest in narratology and stylistics. However, in the field of translation studies,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transmission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s. The rich theory of cognitive stylistics helps us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narrative perspective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arget text through subtle lexical or grammatical marker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Grapes of Wrath and its five Chinese translations reveal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ransmission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and the author's intention in fiction translation: the chang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in translation Will affect the accurate communication of the author's intention, Because the change of narrative perspective will influence the direction of meaning construction, and then affect the intention of the original author, the accurate judgment of the narrative angle of the original text will help the translator to construct the world of the original text, and the translation will be closer to the narrative angle of the original text. The more accurately the original author's intention is conveyed.
【作者单位】: 徐州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语料库的英文小说隐喻翻译模式的研究及相关应用软件的开发”(项目编号:07CYY004)系列成果之一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赵秀凤;;意识的隐喻表征和合成——意识流小说《到灯塔去》的认知文体学分析[J];外国语文;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3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杨海鸥;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侯姝慧;20世纪新故事文体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祖国颂;唐传奇时空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刘艳萍;姜敬爱与萧红小说创作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8 张永葳;稗史文心[D];浙江大学;2008年
9 李慧芳;汉代骚体诗赋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胡树毅;中国现当代小说病态人物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艾岭;宇文所安唐代传奇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2 牛笑冰;论铁凝小说中的“节制之美”[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亚男;论严歌苓小说中的日常生活叙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进;京派小说的梦幻抒写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文卫;隐蔽的脸[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佳丽;叶圣陶短篇小说叙事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刘静;前景化理论与文学翻译[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春梅;论《绿山墙的安妮》的写作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滕学梅;中国近代翻译语体嬗变初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王宏丹;《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精神生态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苏晓军;;认知文体学研究:选择性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赵秀凤;;过去完成时在意识流语篇中的空间构建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赵秀凤;意识流语篇前景化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解析[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刘国辉;《认知文体学——语篇分析中的语言与认知》介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5期
5 熊沐清;;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新接面——两本认知诗学著作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立娟;;巧用“since”[J];学苑教育;2010年01期
2 杨红梅;;从两篇外国小说的文学要素比较看人物刻画和主题表现[J];飞天;2010年02期
3 王晗;刘婧;;男性视角与女性声音——欧茨小说新作《预感》的叙事学解读[J];山东文学;2010年01期
4 谷约;;翻译擂台[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0年03期
5 谭建川;;浅谈标语口号的日汉互译[J];日语知识;2010年01期
6 谷约;;翻译擂台[J];新东方英语(大学版);2010年Z1期
7 ;超人大战蝙蝠侠[J];电脑爱好者;2010年01期
8 王欣;;从跨文化视角看英汉品牌的翻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02期
9 张乐;;电影片名翻译与文化价值小议[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年01期
10 顾育豹;;一位女作家与朝鲜族的情缘[J];中国民族;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文雅歌;;红尘中的诗性守望——论《谁带我回家》中的女性形象和诗情品格[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阿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伍秉纯;;苗歌翻译浅谈[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陈炳发;;从公司的翻译业务发展需求看MTI的人才培养[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韦忠和;;网络和翻译社区的建设[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Joe Zhai;;乘风破浪正当时 本土翻译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几点思考[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闫栗丽;;校企共建翻译实验室模式[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Frank Ku;;可视化技术与翻译[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褚丽莎;韩娜;宋向阳;曹江;;真核翻译起始因子亚单位eIF3g对乳腺癌作用的基础和临床研究[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9 小山;;他还有一盏童心灯——阅读屠岸老师翻译的儿童诗[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程桂萍;;合同的翻译[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2010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青;向世界“翻译”肾阳虚证[N];文汇报;2011年
2 宋子;叶帅指导我们翻译《战争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詹龙 王振栋;当好官兵的“理论翻译”[N];解放军报;2010年
4 记者 周波;我市设立翻译特色人才基地[N];成都日报;2010年
5 思郁(书评人);翻译,,仍然是一个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6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 赵念渝;从“金砖四国”看政治翻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特约撰文/朱玉增;进口葡萄酒如何在翻译中创造价值[N];华夏酒报;2010年
8 记者 李静颖;从奥运到世博 元培翻译“傍大款,走正路”[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9 金惠俊 韩国釜山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的韩文翻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马媛媛;榆林市翻译中心成立[N];榆林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平;翻译还原:海德格尔现象学下的翻译理论[D];河南大学;2010年
2 李青苗;《左传》辞令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聂馥玲;晚清科学译著《重学》的翻译与传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滕衍斌;真核翻译起始因子eIF-5A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酿酒酵母碳酸酐酶活性中心的结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司建国;认知隐喻、转喻维度的曹禺戏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苏畅;俄苏翻译文学与中国现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9年
10 曹莹;傅雷文艺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娇;范畴化理论视角下汉英词汇范畴翻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杨贵华;从“文化转向”看《文心雕龙》中“心”的翻译[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晶;社会语境因素和它们对翻译文化专有项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s
本文编号:2025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25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