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对风格翻译的控制

发布时间:2018-06-16 08:38

  本文选题:风格 + 可译性 ; 参考:《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从风格可译性之争入手,试图运用风格的符号体系对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控制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忠实于原作的风格是忠实于原文这一翻译标准的内在要求。既然要忠实于风格,就必须要找出原文的风格特点,本文从风格的符号体系出发把风格分成标记性风格和非标记性风格,并分别对其进行举例论证风格在不同层面的表现形式。在原文中找到了风格标记后,如何再现原作的风格?文章接着对如何对风格进行控制做尝试性的探讨,基本的方法有对应式转换,适应性转换和风格意义的再创造。并以实例证明,通过对风格符号的有效把握实现再现原作风格是切实可行的。最后文章回归对风格的再现是忠实原文的要求,也是对译者的要求。
[Abstract]:Based on the controversy of style translatabil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problem of style control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by means of stylistic symbol system. To b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style is the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translation criterion of faithfulness to the original text. If we want to be faithful to the style, we must find out the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iginal text. This paper divides the style into marked style and non-marked styl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ymbolic system of style, and gives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 expression of style at different levels. How to reproduce the original style after the style tag is found in the original text? The paper then discusses how to control style, the basic methods are corresponding transformation,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and style meaning re-creation. An example is given to prove that it is feasible to reproduce the original style through the effective grasp of style symbols. In the end, the reproduction of style by regression is the requirement of fidelity to the original text as well a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translator.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白音那;;从文化差异的视角探讨习语的可译性问题[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任润志;程子殊;;从系统功能语言学角度看诗歌Wild Nights的可译性[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26期

3 徐媛媛;;论文学翻译中的风格:有限可译[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9期

4 封晨;;汉语成语的类型及可译性研究[J];黑河学刊;2011年08期

5 魏琳;;文学翻译中的风格视角探析[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李茂;刘慧;;雅各布森翻译理论的解读与启示[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1年01期

7 曹琳;;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Gettysburg Address: A Socio-semiotic Approach[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年Z5期

8 杨胜男;;解读瓦尔特·本雅明的《译者的任务》[J];语文学刊;2011年13期

9 肖洋;;科特福德“语言不可译”与“文化不可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10 丁兰;;从习语的特征谈习语的翻译[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雪桂;;试论文化符号的可译性——以《伊豆的舞女》的文化词语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庞淼;;英语幽默翻译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小荣;;浅析翻译中的对等和可译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苏艳;;余国藩《西游记》英译本中诗词全译的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周海燕;;译诗中的“做诗”成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6 王应云;谭见初;;汉语韵文英译方法论[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杨志鸿;;论不可译的文化现象及相关理论[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第十二届科学论文研讨会专辑论文集[C];2004年

8 唐树华;;原型与意义推断-动词break之原型与意义推断实证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9 李锦琴;;洪堡特—辩证的语言观及其翻译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10 陆钰明;;多恩诗歌节奏及其翻译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2 本期主持:崔启亮;软件本地化的几个认识误区[N];计算机世界;2004年

3 傅浩;幸存的诗[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王雅静 周文静;以高水平的翻译推进中西哲学交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5 王雅静 周文静;以高水平的翻译推进中西哲学交流[N];人民日报;2005年

6 佟栋(北京大学中文系硕士);直面福克纳的魅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7 思郁(书评人);翻译,仍然是一个问题[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丁国旗;认知语法视角下的意象分析与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彭爱民;忠实于源语文化[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李畅;文学作品中的宗教文化元素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贾卉;符号意义再现:杜甫诗英译比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谢华;翻译美学的文化考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8 徐琦璐;“听”“说”同步模式下的工作记忆与同声传译的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莉;论对风格翻译的控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杰丽;可译性及文学翻译中文化损失的补偿[D];清华大学;2004年

3 唐金莲;论可译性的哲学理据[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曹胜男;从文本可译性的角度对比研究亚瑟·威利与辜鸿铭的《论语》英译本[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 李悦;汉古诗词歌赋曲的不完全可译性[D];江南大学;2010年

6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杨皓;英汉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闹日加;从藏译唐诗三百首论诗的可译性[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张辂;翻译可译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10 陈芳;英汉双关的对比与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26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26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8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