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的文学性:文学理论教材编写新视角
本文选题:理论的文学性 + 文学理论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新编面向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高校文学理论教材,应吸收世界范围内文学理论发展的新视野。通过扬弃理论的政治性与反理论这两种现有方案可以发现,"理论的文学性"这一后理论方案更堪当新教材编写的指导观念。文学性正逐渐进入包括文学理论在内的人文学术,由此可以合法成为文学理论教材自身的谈论方式。这一方式以情境为中介,包含着叙事、想象、虚构、隐喻、语言、对话、悬念、趣闻与自传等具体内容,以其新视角而富于积极的变革前景。
[Abstract]:The new textbooks for the literature theor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acing the second decade of the new century should absorb the new vis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world. Through the sublation of the theory of political and anti-theory, we can find that the "literary nature of theory" is a post-theoretical scheme which is more suitable for the guidance of the compilation of new textbooks. Literariness is gradually entering the humanities, including literary theory, and thus it can be a legal way to talk about literary theory textbooks themselves. This way takes the situation as the intermediary, contains the narration, the imagination, the fiction, the metaphor, the language, the dialogue, the suspense, the interesting news and the autobiography and so on concrete content, with its new angle of view but abounds in the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prospec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基金】: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叙事逻辑理论创新研究:从文艺叙事到文化叙事”[11CZW004] 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叙事逻辑研究”[10YJC75105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泽厚;刘再复;;哲学智慧和艺术感觉[J];华文文学;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欣;;朱光潜“不即不离”说之批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2 何小平;;论苗族作家龙宁英创作的审美人类学诗学特征[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3 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4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5 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的主体意识——以民间文学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陈延嘉,吴晓峰;全面研究现代《文选》学的力作——评王立群《现代〈文选〉学史》[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杜靖;;走向田野里的中国社会思想史研究——对现有社会思想史研究方法论的人类学反思[J];创新;2010年01期
8 刘勤;;农村低保福利化的生成与修正:村庄治权视角下的多点民族志分析[J];创新;2010年06期
9 焦亚东;;在旁征博引的背后——钱锺书文学批评的逻辑起点与基本向度[J];长江学术;2008年02期
10 池岩;;在终结与重建之间:大众传媒的意识形态框架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章益国;;失落的美——中国传统史学“科学化”改造中的一个遗漏[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2 张有隽;周建新;林海;;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本土化研究[A];民族学人类学的中国经验——人类学高级论坛2003卷[C];2003年
3 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发生途径的人类学意义[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伟;文化翻译视野下的“少数民族文学”[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4 张雯莉;劳燕分飞为哪般?[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6 茆晓君;风雨中的飘摇[D];上海大学;2011年
7 朱文信;梵·吠檀多·瑜伽[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天红;中国现代新诗理论与外来影响[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杨胜明;文化旅行理论视野下的《印度之行》[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斐;人类学纪录片《西藏一年》的价值体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胡乐野;独立的声音[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清清;“糯黑村”到“糯黑石头寨”的文化建构解析[D];云南大学;2011年
4 王志勇;美国学校效能研究的历史演进[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小平;21世纪初中国大陆民族音乐学学科基本理论研究的进展[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6 金烨;北京朝鲜族的个体企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张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学;2003年
8 张明月;经济人性化的理性反思[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9 蓝岚;联村壮族人生礼仪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索龙高娃;文学人类学方法论辨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靖茹;对我国文学理论教材编著的思考[J];理论与创作;2003年03期
2 练暑生;;关于文学理论教材学生反映情况的调查[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S2期
3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以文学分类术语问题为例[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张永刚;;知识、方法与思维:文学理论教材的分类供给[J];学海;2011年05期
5 朱保全;高校文学理论教材之我见[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6 姚文放;;关于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7 肖锋;五十年来文学理论教材的回顾与反思[J];川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李建中;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本土化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金海龙;对目前高校文学理论教材中几个问题的再思考[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10 汪正龙;问题意识、开放式与层次性——从现有教材的基本模式看文学理论教材的理念设定与模式建构[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军;;建国以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管窥(之二)——以体裁与文学作品形式构成因素关系问题为例[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兰善兴;;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若干问题的分析[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楚宗礼;对于现行文学理论教材的一点思考[N];光明日报;2002年
2 赖大仁;也谈现行文学理论教材问题[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纳新;21世纪初中国文学理论教材发展的困境及出路[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2 梁斌;回顾与反思——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两本文学理论教材分析[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玲;在探索中前行[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4 赵敏;新世纪中国文学理论教材研究[D];河北大学;2013年
5 刘颖;理论是如何讲述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264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26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