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越界”与“话语振摆”:文化诗学的“理论链”建构观念
本文选题:新历史主义 + 文化诗学 ; 参考:《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摘要】:新历史主义的文化诗学批评全面崛起于后现代文化的话语场,在与各种当代理论的相互碰撞之中逐渐形成文化诗学的学术品格。在泛文化形态的历史批评中,它提倡文学研究从历史文本转向文化形式而建构跨越学科界限的诗学概念;在历史性的文化批评中,它主张在各种批评理论之间的自由流动而实现跨越话语界限的批评理念。从文学研究的越界批评到文化理论的话语振摆,文化诗学以文化文本的概念重新引入历史文化的整体性思路,在泛文化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理论话语的对话体系。
[Abstract]:The cultural poetics criticism of new historicism has emerged in the discourse field of postmodern culture and gradually formed the academic character of cultural poetics in the collision with various contemporary theories. In the historical criticism of the pan-cultural form, it advocates the literary study to change from the historical text to the cultural form and constructs the concept of poetics that crosses the discipline boundary, and in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criticism, It advocates the free flow between various critical theories and realizes the critical idea of crossing the boundary of discourse. From the transborder criticism of literary research to the discourse vibration of cultural theory, cultural poetics reintroduces the whole idea of historical culture with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ext, and further constructs the dialogue system of theoretical discourse on the basis of pan-cultural criticism.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姜素红;;略论私权理念[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高小康;理论过剩与经验匮乏[J];文艺研究;2005年11期
3 李清;振摆──新历史主义本文阐释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蓓蓓;;浅析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02期
2 高小康;;理论泡沫化与学科转基因[J];文艺争鸣;2015年10期
3 赵洪涛;;“文学死了”:一个关系判断而不是价值判断的论调[J];东方论坛;2014年05期
4 陈静;;当前文学批评的偏向与危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耿波;;多元文化、生命意志与活的美学——论高小康的文艺生态思想[J];文艺争鸣;2011年17期
6 王敬民;田会轻;;本体诉求的焦灼:西方文论的当代形态[J];社会科学家;2011年10期
7 赵洪涛;;“图像时代”的批判与学理建构[J];理论界;2011年07期
8 魏建亮;;文学批评的超越——蒋述卓《文学批评教程》评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卢慧娟;;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模式解读——以弗兰克·奥康纳的小说《我的俄狄浦斯情结》为文本[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10 王进;;“批评越界”与“话语振摆”:文化诗学的“理论链”建构观念[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武俊;论市民社会与中国法治之路[J];唐都学刊;2003年04期
2 朱寿桐;论世纪末的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J];东南学术;2002年04期
3 栗克元;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特征初探[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4 李丹葵;论法治社会与法治国家——兼谈中国社会主义法治模式的价值选择[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5 罗昶;中国“法自然”观与西方“自然法”说比较[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6年05期
6 张晋藩;论礼──中国法文化的核心[J];政法论坛;1995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文彬;后新历史主义与怀旧──20世纪末小说的一种历史消费时尚[J];福建论坛(文史哲版);2000年01期
2 赵洪娟;孙志祥;;论新历史主义之“新”[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张进,高红霞;论新历史主义的逸闻主义──触摸真实与“反历史”[J];兰州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进,刘雪芹;论新历史主义的读者接受观念[J];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04期
5 赵国新;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说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周斌;;从原型理论的视角看新历史主义批评[J];创作评谭;2004年08期
7 徐勇;新历史主义批评[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张进;“批评工程论”——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当代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9 董学文;;文学的历史观与“新历史主义”[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10 李蕊;卜玉伟;;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概说[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咏吟;;文化诗学重建的西方视点[A];东方丛刊(2001年第2辑 总第三十六辑)[C];2001年
2 吴影;;面向新世纪的文艺学建设——1999世纪之交:文论、文化与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A];东方丛刊(1999年第4辑 总第三十辑)[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刘洪一;文化诗学的思想指向[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吴晓都;文化诗学:文艺学的新增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3 李圣传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回应现实与激活传统:中国文化诗学的动力源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童庆炳 耿波;从文本中来到文化中去[N];文艺报;2004年
5 刘庆璋 祖国颂 李晓宁 胡明贵 沈玉梅 莫立民;“文化诗学”研究论文集萃[N];文艺报;2004年
6 周倩旎邋陈莉琳;文化创造的诗性追求[N];文艺报;2008年
7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程姝;互文理论与新历史主义文本观[D];兰州大学;2008年
2 李源;解构与重铸的历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荆曼;文学“挪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4 徐佳威;基于历史文化的阐释:文化诗学的方法论探究[D];安徽大学;2017年
5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6 马静;从文化人类学到文化诗学[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7 李洁;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的复译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谭奇辉;文学与文化的纠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422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42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