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费孝通的“席明纳”及其对艺术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6-30 09:06

  本文选题:费孝通 + 席明纳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05期


【摘要】:"席明纳"(Seminar)作为西方一种重要的治学、教学方式,曾对费孝通一生的学术研究产生过深远影响。"席明纳"在费孝通学术思想发展中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求学时期开始接触;学成归国后"魁阁"时期自觉运用;重建中国社会学人类学系时予以升华并向全国学术界推广。"席明纳"几乎贯穿了费孝通大半生的求学、治学生涯,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费孝通的学术思想日趋成熟。21世纪,面对中华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费孝通又提出跨文化的"席明纳",即"文化自觉"的理念,把"席明纳"提升到了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新境界。因此,"席明纳"可以作为艺术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一种方法被推广。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way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in the West, "Fei Xiaotong"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academic research of Fei Xiaotong's life. " Simmina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ei Xiaotong's academic thought: the London School of Politics and Economics began to come into contact with him during his studies, and he consciously applied it during the period of" Qui-ge "after his return to China. When reconstructing the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and Anthropology in China, it was sublimated and popularized to the academic communit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 Simmina "almost ran through the study and academic career of Fei Xiaotong for most of his life, that is, in the process, Fei Xiaotong's academic thought became more and more mature. In the 21st century, he faced the question of where Chinese culture is heading." Fei Xiaotong also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cross-cultural "Simmina", that is, "cultural consciousness", which promoted "Simmina" to a new realm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 Therefore, Simmina can be popularized as a method of art research and academic exchange.
【作者单位】: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分类号】:J1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3期

2 费孝通;读马老师遗著《文化动态论》书后[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3 王铭铭;魁阁的过客[J];读书;2004年02期

4 谢志浩;开满鲜花的田野:播种者费孝通[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费孝通;重建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回顾和体会[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智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在“中国文化概论”课程中的应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2 叶良旋;“中国文化概论”课程的性质和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李继兴;关于应用哲学平衡论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匡调元;我的治学心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6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郑师渠;;欧战后梁启超的文化自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欧达伟;;费孝通的学者、作家和政治之旅[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芦平生,陈玉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演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10 单鹏举;;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应引领文化创新风气之先[J];北京教育(高教);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士辉;;文化自觉与民族精神[A];中国伦理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12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2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3 马锋;;超越民族志:在解释中探寻可能之规律——传播民族志方法新探[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赵瑞芳;;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坚实基础[A];孔学研究(第十四辑)——云南省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马晓琴;;当代回商的文化自觉——以三营的回族商人为例[A];首届中国宁夏回商大会文化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6 马晓琴;;当代回商的文化自觉——以三营的回族商人为例[A];中国回商文化(第一辑)[C];2008年

7 黄颖;;文化自觉与文化创新——从“新天地”现象谈起[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上)[C];2004年

8 石大建;;民间读经的文化自觉性——以上海市J区民间读经为例[A];中国的立场 现代化与社会主义: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9年

9 陈旭峰;;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对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启示[A];2011年浙江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王铭铭;;继承与反思——记云南三个人类学田野工作地点的“再研究”[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谢宏忠;基于文化多样性视野的大学生价值观导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霁雪;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样态与空间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4 胡沈明;现代新闻评论宽容意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6 李慧凤;社区治理与社会管理体制创新[D];浙江大学;2011年

7 吕韶钧;舞龙习俗与民族文化认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8 张嵘;传统 创新与发展[D];兰州大学;2011年

9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韩成艳;从表达认同到认同表达[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明红;费孝通纪事[J];党史纵横;2003年07期

2 明红;志在富民——费孝通纪事[J];兰台世界;2004年01期

3 明红;费孝通纪事[J];文史月刊;2004年12期

4 赵唯辰 ,黎光寿;社会学大师费孝通[J];决策与信息;2005年06期

5 支振锋;作为法律人的费孝通[J];民主与科学;2005年03期

6 黄英林;;费孝通和广西[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7 钱伟长;;悼孝通兄[J];群言;2005年05期

8 谈家桢;;我认识的费孝通[J];群言;2005年05期

9 浦菊芳;;一名职业高中生给费孝通的信[J];教育与职业;1985年02期

10 ;费孝通四上瑶山[J];文史春秋;199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铀;;略析费孝通早期的“世界社会”思想[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与探索[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晔;费孝通的“乡愁”该怎么解[N];解放日报;2014年

2 卢可思;《费孝通传》:在学术著作与传记文学的夹缝中[N];中华读书报;2000年

3 记者 王玉;吴江市费孝通研究会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叶晓楠;吴江纪念费孝通百年诞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5 肖宪;费孝通与云南大学[N];西部时报;2010年

6 王乾荣;脚勤 脑勤 笔勤的费孝通[N];北京日报;2011年

7 张昌山;费孝通与“魁阁时代”学风[N];光明日报;2013年

8 陈占江;费孝通的乡土情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9 王道勇;费孝通的强国富民治学精神[N];学习时报;2013年

10 晨枫;费孝通的农村社会学研究轨迹[N];中国民族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清媚;在绅士与知识分子之间[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祝小楠;费孝通国际观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09年

2 陈霞;费孝通小城镇建设思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邓洪洁;费孝通的小城镇建设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鹏飞;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D];西北大学;2013年

5 刘长亮;论费孝通的乡土重建思想[D];河北大学;2005年

6 马彪;论费孝通的儒者情怀和儒学实践[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7 方旭东;费孝通功能主义思想嬗变及其本土化[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胡卫;论费孝通的系统思想[D];湖南大学;2002年

9 梁丹;论费孝通的文化观[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857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857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a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