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特质”:阿多诺的现代主义艺术观
本文选题:谜语特质 + 阿多诺 ; 参考:《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摘要】:"谜语特质"是阿多诺对现代主义艺术意旨的独特设定。该设定既是对传统美学带来的艺术危机的回应,也是对文化产业表征的现代性危机的回应。这种双重回应及其表征的现代主义美学思想尽管弥漫着悲观的气息且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它毕竟拥有批判性的张力,指明了通往完整的自由、通往艺术真理的审美赎救之路。
[Abstract]:Riddle trait is Adorno's unique conception of modernist art. It is not only a response to the artistic crisis brought by traditional aesthetics, but also a response to the crisis of modernity characterized by cultural industry. Although this kind of double response and its representation of modernist aesthetic thought is filled with pessimism and utopia, it has critical tension, which indicates the road of aesthetic redemption to complete freedom and artistic truth.
【作者单位】: 淮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09sk215)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显克;丑:现实的否定和人性的拯救——阿多诺美学思想片谈[J];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03期
2 陈刚;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国外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3 施立峻;论阿多诺美学的个体性[J];青海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4 陈刚;阿多诺对当代美学的意义[J];文艺研究;2001年05期
5 凌海衡;阿多诺论文化工业与现代艺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6 李云刚;;阿多诺论现代艺术的非同一性特征[J];齐鲁学刊;2007年02期
7 张永伟;审美自由:内容与形式的认识意义——阿多诺论现代艺术的美学特征[J];北方论丛;2001年06期
8 沈雁飞;试论阿多诺的否定性美学[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9 ;拉美现代艺术[J];世界美术;1991年04期
10 谢地坤;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析阿多诺的艺术哲学[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国强;;用异端向正统挑战的阿多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2 鲁路;;阿多诺建立在批判与非同一性基础上的乌托邦[A];“后现代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谢地坤;;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简论阿多诺的艺术哲学[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胡绪明;;评阿多诺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基本路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王传杰;;色彩的错觉与现代油画艺术——修拉油画艺术的色彩特征[A];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王柯平;;艺术与社会的双重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现代意义[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7 周黎;;陶艺·生活·初中美术课堂[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8 王柯平;;艺术与社会的双重关系——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的现代意义[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9 殷晓蓉;;传播学方法论的第一次冲突及其后果[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10 夏金钟;;徘徊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拜金主义艺术大师”杰夫·昆斯的媚俗艺术[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燎原;如何投资现代艺术早期作品[N];杭州日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雅梓;从创意到时尚 从艺术到生活[N];大众科技报;2006年
3 白明;浅议现代艺术瓷器的收藏[N];中国矿业报;2005年
4 浙江师范大学 郑岳华;现代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的价值[N];美术报;2000年
5 王蓓;从希望小学走向世界的山区女娃[N];中国妇女报;2006年
6 记者 陈海通;“玩火艺术家”在西办个展[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学东;纽约苏富比2007春季“印象派和现代艺术”夜场拍卖再创新高[N];上海证券报;2007年
8 周海宏;艺术与艺术家的本质及现代艺术“打假”[N];中国艺术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张树伟;邱振中 我愿意深入感动我的一切[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严长元;约会“现代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2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3 李云刚;非同一性与艺术:阿多诺的艺术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孙斌;守护夜空的星座[D];复旦大学;2003年
6 吴友军;批判的人学[D];吉林大学;2004年
7 胡期光;现代艺术框架中的中国现代建筑艺术性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8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9 施立峻;审美批判与理性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汤拥华;先验论美学批判[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蚌;分解与实验:现代艺术的核心[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2 苏芳;艺术的“非同一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莉;无望的救赎——论阿多诺的文化工业理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万宏;躁动的现代艺术之梦——20世纪20-3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及传播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林珍红;澳门现代艺术的本土性发展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杨雄;关于阿多诺“文化工业”及现代主义艺术理论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7 于涛;现代艺术非人化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戈士东;论现代具象写实油画[D];重庆大学;2008年
9 马友平;拯救与回归——本雅明现代艺术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黄立安;丁方与1980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942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94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