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愉悦”与“情感传真”

发布时间:2018-07-12 11:10

  本文选题:文学作品 + “情感愉悦” ; 参考:《中国翻译》2010年05期


【摘要】:文章阐述了何为"情感愉悦",认为它是一个从感觉到思维,从联想、情感再到意志行动的层层深化而又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文学作品要求作者首先要激活足够的基于生活体验的信息,而且须产生某种"情感愉悦"后才能进入创作阶段。文章从多种视角阐释了导致文学作品创作中"情感愉悦"形成的理据,提出了文学翻译中"情感传真"的基本原则,并从"表象超越"、"时空意识"和"文化负载语"等方面对"情感传真"的可行性进行深层剖析与探讨。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what is "emotional pleasure", and holds that it is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deepening and interacting from feeling to thinking, from association to emotion to action of will. Literary works require that the author first activate enough information based on life experience, and must produce some kind of "emotional pleasure" before entering the stage of creation.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emotional pleasure" in literary creation from various perspectives, and puts forwar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ffective facsimile"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The feasibility of "affective facsimile" is deeply analyzed and discussed from the aspects of "surpassing of appearance", "consciousness of time and space" and "culturally loaded language".
【作者单位】: 浙江理工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08BYY008
【分类号】:I0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婧婷;;浅谈文学作品“对话”演播中的语境还原[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7期

2 张敏;;浅析文学翻译中的艺术美[J];现代交际;2011年08期

3 马敏娜;;文学作品中温暖的乡音——浅谈方言与文学作品的结合[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4 赵平;孟凡平;;主体间性暨《文学与人生》课程的哲学基础与教学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杜瑞;;解读视觉文化语境下的文学命运[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6 李鸿昌;;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浅析[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6期

7 王艳;高菊霞;;文学作品的标题翻译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胡艳彬;;焦点-背景理论与文学作品空白艺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9 林文艺;;英文版《中国文学》作品翻译选材要求及影响因素[J];龙岩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李晓红;;文学中的直觉和灵感[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啸龙;;论文学作品的“多义性”[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2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梅韵;;歌颂、暴露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C];1981年

4 王宇中;;作家及其文学作品中爱情婚姻模式的心理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夏鲁明;;文学作品姓名翻译的探讨、反思与借鉴——以《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两个中译本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晓苏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生琳;;从文学作品的倾向性表现看“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不合理性[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蔡运桂;;文学作品的真实性与作家的主观能动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9 ;剑男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邓笛;;译者的风格[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碧玉 毕飞宇 黄荭 整理;“文学作品的价值不能依附于别的东西”[N];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本报驻京记者 吴越;如何叫醒沉睡的“熊猫”?[N];文汇报;2009年

3 陈慧 河北省政协前副主席 河北师范大学教授;不能一概而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胡良桂;守望理想是作家的天职[N];文艺报;2010年

5 李云雷;批评是一种创造[N];文艺报;2011年

6 赵俊贤;文学创作发生研究的回顾与期待[N];文艺报;2010年

7 李玉平;“文化熟知化”与艺术品质[N];文艺报;2010年

8 记者 杨斌鹄 实习生 宋春燕;西安设文学艺术最高奖[N];西安日报;2009年

9 郑寒月;文艺界代表委员参议政紧打务实牌[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10 李朝全;批评的关键是标准[N];人民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3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4 李胡玉;韩国民众文学与中国底层文学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雪舟;文学作品中的伦理边界问题探讨[D];南华大学;2011年

2 张磊;语用学与文学作品中的会话文翻译[D];四川大学;2006年

3 郭威;文学文本的大众媒介化[D];山西大学;2008年

4 常超;创造性思维与文学作品[D];吉林大学;2010年

5 杜宏;副语言在文学作品中的英汉互译[D];重庆大学;2008年

6 张明;文学作品意义阐释的历史变异性初探[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7 王卓;文学作品中语义衔接的对比[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年

8 翟燕宁;文学作品中语码转换的分析与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9 张娜;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读“披文以入情”[D];西北大学;2012年

10 陈新月;文学作品的可译限度——论《水浒传》的再创造性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16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16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