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从“天下之文”走向“世界文学”的中国化

发布时间:2018-07-18 09:25
【摘要】:一般的"比较文学"或"世界文学"论述中,常常将"中国文学"作为一种"国别文学"加以把握,但对"中国"来说,这还不够。"中国"除了现代民族国家身份之外,还是有别于现代"民族国家"的东方国家形态,其内里的特征并不能简单套用"国别文学"来轻松阐释。"中国"代表着世界文明中一个较大的文明类型,"中国文学"是多极化的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中国"自古就有的天下意识,以及其以天论文和天下文学观的传统,使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天下精神和天下情怀,很容易转化为现代"世界文学"意识。经过百年的建设,现代"中国文学"已是具有世界文学性质的文学,因此,我们不用外寻,其实世界文学就在我们身边,建设中国文学,就是建设世界文学。
[Abstract]:In general "comparative literature" or "world literature", "Chinese literature" is often regarded as a kind of "national literature", but it is not enough for "China". " In addition to the identity of the modern nation-state, China is also different from the modern "nation-state" of the oriental st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hich can not be easily interpreted by "national literature". China "represents a larger type of civilization in the world, and" Chinese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ole in the multipolar pattern of world literature." Since ancient times, Chinese "consciousness of the world" and its tradition of "heaven paper and world literature" make Chinese literature not lack the spirit of the world and feelings of the world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it is easy to transform into the consciousness of modern "world literature". After a hundred years of constructi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as become a kind of literature with the nature of world literature. Therefore, we do not need to seek out the world literature. In fact, the world literature is around us. To build Chinese literature is to build world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03;I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但兴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再诠释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生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10期

2 王艳秋;戴震“理”概念的价值和道德内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王晓明;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J];当代作家评论;2003年02期

4 吴海江;;“科技”一词的创用及其对中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年05期

5 黄克武;略论梁启超研究的新动向[J];文史哲;2004年04期

6 胡军华;刘海贵;;国民能够被向导吗?——梁启超受众观论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2期

7 周力;鸦片战后广州绅民反进城斗争新论[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8 程致中;写出人生的血和肉来──鲁迅关于文艺真实性的辩证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9 刘锋杰;意识形态的迷雾——读柯灵《遥寄张爱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10 李锋;朱光潜对维柯与中国传统诗论的比较及发展[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锦绣;;唐开元二十五年《仓库令》所载给粮标准考——兼论唐代的年龄划分[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田英宣;;略论《红旗谱》对外国文学的借鉴及其创作技巧[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郑绍平;;辛弃疾对李清照《词论》声韵的继承与创新[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辛弃疾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田广文;“群”与“己”的嬗变[D];山东大学;2005年

3 吴玉伦;清末实业教育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马金华;外债与晚清政局[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5 李未醉;加拿大华人社会内部的合作与冲突(1923-1999)[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陆勇;传统民族观念与清政府[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站军;游移在激进与保守之间[D];上海大学;2007年

8 黄剑;美术场域“艺术家”角色的建构[D];上海大学;2007年

9 李夫生;现代中国文论中的马克思主义话语(1919~1949)[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高建青;作为政治的文学语言[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洪晨焰;“高门巨族”中的“婉顺”女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2 夏柏秋;“越界”带来的“想象”[D];清华大学;2005年

3 罗建文;论清末出洋考察宪政[D];湘潭大学;2006年

4 李云;群氓时代的启蒙[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董小改;论陆游川陕诗歌及其“功夫在诗外”[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曹敏;梁启超功利主义政治伦理思想探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高颖;清末民初法律教育[D];苏州大学;2006年

8 李春波;梁启超政治哲学思想探究[D];南昌大学;2007年

9 何刚晴;五四新文学的晚清思想渊源[D];厦门大学;2007年

10 秦荣庆;我国国家审计定位与改革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314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314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