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助人”视角下“林译小说”研究——商务印书馆个案分析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view of translation cannot explain why the widely criticized translated novel of Lin was once popular with readers. Using the "patronage factor" in Lefevere's manipulation theory,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why the commercial press can become the main sponsor of Lin Shu's translation activities from a micro perspective, and how the influence on the status of "translated novels" of Lin Shu has been mad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ain that the patronage factor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ranslation and has a powerful power of manipulation.
【作者单位】: 辽宁工业大学外语系;
【基金】:2007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L07BYY007)
【分类号】:I046;I20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蓉;商务印书馆与清末新式教科书的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刘杰辉;成昭伟;;从论域视角解读《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翻译[J];理论界;2009年02期
3 陈原;商务印书馆百岁纵谈[J];新文化史料;1997年03期
4 廖蓓辉;;从林译小说看赞助人对译介活动的操控[J];云梦学刊;2008年05期
5 陆建德;;不妨略剖卖文钱——“企业家”林纾与慈善事业[J];中国企业家;2008年1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童兆升;刘国忠;方英姿;陈海容;;散文翻译中“韵味”再现的层次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邵毅;;女性身份的构建与本土文化身份的塑造——中国20世纪文学翻译中女性形象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张杰;;多元系统论视角下的鲁迅异化翻译理论[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陈琳;;原文聚焦与译文选词——《红楼梦》文学翻译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陈丽;;偶尔露峥嵘——权力话语理论与胡适译《最后一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张德让,翟红梅;论译语文化与文本选择[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张春慧;;Peter Newmark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8 王冬杰;刘杰辉;;“林译小说”中的赞助人因素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黄河;;刍议中文学术论文之必要冗余与错误冗余[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吴央波;;从多元系统角度看“五四”前后外国文学的翻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夏贵清;;大翻译家翻译有多快?——兼评250—300[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陆刚;;汉语连珠四字结构与英语避虚就实的特点[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剑龙;;论上海文化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林志宏;;“我的朋友胡适之”:1920年代的胡适与清遗民[A];近代中国(第十八辑)[C];2007年
5 任小玫;;追寻远逝的地名记忆——《徐霞客游记》地名记述、转译及传播研究[A];徐霞客研究(第17辑)[C];2008年
6 干飞;;国家出资地质勘查形成矿业权的经济关系研究[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青年分会2006年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06年
7 熊德米;;模糊性法律语言及其翻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谢云才;文本意义的诠释与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9 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复旦大学;2004年
10 荣光启;现代汉诗的发生:晚清至“五四”[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巧蕊;唐诗英译翻译批评现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邵丹;国企网页简介文英译策略的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腾国立;解构主义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7 殷猛;实践唯物主义语言观与实践本位驱动的外语教学模式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郑颗颗;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小说翻译[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毅;中西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杨维春;译者主体性在傅雷翻译中的介入[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宋鸣华,林本椿;口译一部茶花女 造就一个翻译家——记被遗忘的翻译家王寿昌[J];中国翻译;2003年04期
2 屠国元,王飞虹;论译者的译材选择与翻译策略取向——利玛窦翻译活动个案研究[J];中国翻译;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宏;“not to say”≠to say nothing of或“not to speak of”[J];大学英语;1984年06期
2 ;读《龙江女学文范》[J];北方文物;1991年01期
3 赵克勤;朱原;;积极开拓,不断创新——商务印书馆辞书出版工作90年[J];辞书研究;1991年03期
4 顾关元;;王云五与商务印书馆[J];文史博览;2006年03期
5 乔秀云;;出版家王云五与胡愈之关系探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傅国涌;;“昌明教育平生愿”——张元济与商务印书馆[J];西湖;2006年12期
7 乔志强;;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美术之发展[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年02期
8 ;商务印书馆开辟“《辞源》百年”专栏[J];古汉语研究;2008年03期
9 谢仁敏;;晚清商务印书馆在近代小说发展中的典范意义[J];出版科学;2009年06期
10 ;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简介[J];民族语文;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光;刘东;李万里;;商务印书馆文化名人效应的启示[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2 邹振环;;《华英初阶》和晚清国人自编近代英语教科书的发轫[A];近代中国(第十五辑)[C];2005年
3 刘琼;;顺势而为,进退有据——访商务印书馆总经理杨德炎[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4 王剑;;商务印书馆与近代西方教育学理的东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潘文年;;商务印书馆的文化贡献[A];我所向往的编辑——第三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3年
6 郭太风;;日本帝国主义摧残上海文教新闻事业罪行述评[A];上海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潘文年;;百年“商务”给我国现代出版企业的启示[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徐由由;;《四部丛刊》所收清人诗集研究[A];新世纪的图书馆与信息服务——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九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成勇;;掌握数字出版的主导权[A];中国编辑研究(2008)[C];2009年
10 袁方;;历史的沉思[A];平凡的真理 非凡的求索——纪念冯定百年诞辰研究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孙海悦;商务“汉译名著”珍藏版限量发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任继愈;中华民族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面镜子[N];人民日报;2007年
3 王娟;商务印书馆信息化建设一期告竣[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 杨德炎;守正出新:百年老店焕发勃勃生机[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5 商报记者 田丽丽;百年品牌重擦拭[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6 记者 丁杨;商务总揽蔡氏漫画系列内地版权[N];中华读书报;2009年
7 新华社记者 赵承 李斌;温家宝:要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邢宇皓;中国现代出版迎来110华诞[N];光明日报;2007年
9 记者 王坤宁;商务印书馆胜诉[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司文;杨德炎:依然坚守着[N];中华读书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晓庚;黑格尔关于造型艺术一般问题的考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2 辛博聪;现代法的博爱之维[D];吉林大学;2007年
3 柳谦;教育承认与自我认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甄洪永;明初经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程乃胜;基督教文化与近代西方宪政理念[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陶永新;14-17世纪欧洲自然法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锡伟;契约真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8 胡兴建;为了自由[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9 郑峰;多歧之路: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知识分子研究(1902-1932)[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于全有;语言底蕴的哲学追索[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国梅;商务印书馆的现代企业制度研究(1897-1949)[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焦翠兰;解放前商务印书馆的经营与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任菲;商务印书馆品牌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李鸿敏;文人与企业: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在民初的竞争与合作[D];南京大学;2012年
5 刘兰;商务印书馆馆办期刊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6 张稷;商务印书馆与整合营销传播——从观念更新到营销传播体系再造[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贺平涛;王云五——一个需要重新认识的出版家[D];苏州大学;2003年
8 宋军令;近代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出版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9 魏春雷;现代商业社会的立国之道[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10 郭誉[?;从早期商务印书馆的出版活动看张元济的出版思想[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31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3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