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物境的艺术内涵

发布时间:2018-07-20 19:03
【摘要】:"物境"是王昌龄"三境"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物境理论源自佛家"境"的思想,其内涵包括创作心态之物境、诗中具象之物境和艺术鉴赏再造之物境。作为现代意境理论的一部分,"物境"说具有三方面的艺术特征:凝炼语言与朦胧形象的融合;以心游物,心入于境,重视心的作用;自然灵动的生气。
[Abstract]:"Material boundar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ang Changling's "three territory" theory. The theory of material boundary derives from the thought of the Buddhist "realm". Its connotation includes the objects of the creative state of mind, the objects in the poem and the art of art appreciation and reengineering. As part of the modern artistic conception theory, the "material boundary" has three artistic features: the fusion of the condensed language and the hazy image; Take the heart to swim, the mind enters the environment, the role of the heart is emphasized, and the natural and lively anger.
【作者单位】: 天津大学管理学院;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柴婕;王昌龄诗“境”说浅析[J];湖北三峡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2 韩璐;物境、物象与心境、心象——论中国画创作过程中两个基本环节及其内涵[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3 乔永强,陈元欣,周曦;中国园林与道家思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张学松;从意象建构看建安与盛唐风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5 王静波;;浅论《舞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成远镜;隐秀与意境比较谈──中国古代文艺美学范畴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严晨;寇玲;付琳;;多媒体数字艺术作品中的艺术性创造[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许金;美育命题的现代性转换[J];滨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冯彬;老庄与意境之渊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王员林;从中国美学史看中国艺术悲剧精神的缺位[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3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4 孔德立;;儒家的心灵家园——“孔颜乐处”[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5 龚妮丽;;孔子乐教思想的现代意义[A];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卷三)[C];2004年

6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陈根;;产品本土化设计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一农;汉赋专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郝文杰;石涛画学与海德格尔艺术哲学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3 蔡静平;明清之际汾湖叶氏文学世家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范霄鹏;文化品质[D];清华大学;2003年

5 袁世杰;礼学重构中的荀子性恶论文艺观[D];苏州大学;2003年

6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晓峰;禅与清代皇家园林——兼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禅学渊涵[D];天津大学;2003年

9 邵军;唐代书画理论及其审美观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4年

10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朱崇志;元代杂剧情感结构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于德清;智与美的协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登凯;狂欢——生命之舞[D];西北大学;2001年

8 秦琴;《溪山琴况》中的音乐审美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9 王海涛;从刘熙载到王国维——兼论中国传统美学的近代转型[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10 陈琰;朱光潜与中国传统美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析西;;以突显观为认知指导,品《山居秋暝》英译[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6期

2 彭东丽;;诗歌意境与小说意境异同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6期

3 罗昕;;此“境”非彼“境”——谈王国维“境界”与“意境”的差异[J];青年文学家;2011年09期

4 童美茹;;浅析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传达[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5 杨路;;浅谈艺术的意境与风格[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2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郑寒;;物境·情境·意境 论“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之舟[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2 傅惠敏;;中西艺术表现论的诗学比较——从“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说起[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林庆扬;;评许渊冲先生的四首韵译唐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4 周海燕;;译诗中的“做诗”成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5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赵忠山;;诗的“空白结构”与“潜信息系统”[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郁龙余;;中印味论诗学比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邱正伦;;新人本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美学的主流趋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古风;现代意境研究的学科建构[N];光明日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黎宏河;艺术讲堂:深圳保利的公益实践[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不定与无穷[N];文艺报;2001年

4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5 陈伯海;由“史”向“论”的转折[N];文学报;2000年

6 田川流;重视文艺的审美表达[N];文艺报;2011年

7 颜长江;画画就是画照片?[N];中国摄影报;2011年

8 夏卫平;略论柳宗元的忧患意识[N];文艺报;2005年

9 赵迪;前途无量的摄影纪实文学[N];文艺报;2002年

10 ;摄影文学 桃花盛开的地方[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先武;现代意境理论的生成[D];苏州大学;2004年

2 孟瑾;[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孙菲菲;许渊冲译诗中的“竞赛”与“创造”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广新;意境·天人合一与诗意的生存[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袁哲;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三个层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雪莲;移境移情[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王瑞;论宗白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学探索[D];新疆大学;2008年

8 姜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意象和意境的传递[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玉良;意境与典型比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涛;论文学意境[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1344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344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e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