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为艺术”到“为何为艺术”——当代西方艺术体制理论的流变及启示
[Abstract]:Many innovations and experiments in the practice of modern art have challenged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theory, and the blurring of the boundary between art and non-art forces aestheticists to rethink the definition of art. Danto's art circle and Dickie's artistic system theory have shifted our attention from the essentialism of "what is art" to the systematic external study of "how to obtain the qualification of art". Baker, an American sociologist, further developed Dicki's institutional theory, and regarded the artistic world as a dynamic network of relations in which the participants in art practice cooperated repeatedl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convention. Whether in the path of post-analytical aesthetics or empirical sociology, the evolution of the theory of "art circle" has pointed out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that is, to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speculation and to re-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soci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殷曼i_;;作为一个美学问题的艺术“命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作;《荒原》:鐞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2 田文强;;表现性:文学语言的审美心理机制[J];北方论丛;2008年01期
3 张宏梁;;论不同艺术形式元素的组合创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管兴平,李汉芝;论废名小说的含蓄与晦涩[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2年01期
5 周效柱;;当代艺术对经典艺术的颠覆[J];电影文学;2007年23期
6 王振德;;解读《冲撞》[J];电影文学;2009年03期
7 孔建平;重塑文艺批评的话语权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8期
8 丁来先;自然美的衰退与人的审美行为的成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刘志中;也谈艺术的意识形态性———与周志孝先生商榷[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冯芳;;原始陶器的审美寄托[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建华;;“读图时代”的话语方式[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立娟;东南亚华文文学流脉的跨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康宁;香港喜剧电影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4 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5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孔令顺;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7 祖国华;思想政治教育审美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车红梅;北大荒知青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尹航;论杜夫海纳美学思想的主体间性内涵[D];山东大学;2010年
10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鹏;哈尔滨城市公共艺术规划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谢黎明;艺术终结问题及其中国式表征[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周鑫;当代背景下的自然审美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徐大江;平面元素主导的综合装置艺术[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5 柳阳;两个文本、三位艺术家和一个主题[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9年
6 陈峰;从具象写实到具象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琳琳;苏童小说论[D];苏州大学;2009年
8 原凌雪;符号论视域下的艺术与美[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芹;绘画创作的直觉把握与个性张扬[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洪越;泰顺传统民居样式的现代属性[D];中国美术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占伟;;实践、后实践美学之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综述及反思[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卢迎华;;《全球艺术世界:观众、市场和博物馆》[J];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01期
3 韩少君;;先锋时刻[J];诗歌月刊;2010年02期
4 卡洛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捷夫;段君;;调查——动物、植物与矿物现身艺术世界[J];画刊;2010年03期
5 郭文成;;艺术是一种生活方式——当代生活方式下的艺术追问[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熊荣;;残雪小说:内感觉的直呈——简析残雪小说的艺术世界[J];语文知识;2010年01期
7 陈家琪;;向前看,还是向后看?——再谈电影《阿凡达》[J];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07期
8 郑川;;当代艺术管理教育的科学发展[J];艺术教育;2010年07期
9 艾丹·维尔;杨冰莹;;定位艺术世界:伦敦与YBA运动的形成[J];东方艺术;2010年07期
10 商勇;;温暖的背面——评《鲁迅的艺术世界》[J];法制资讯;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峰;;古今画钟馗[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阮章云;;传承与创新:金山农民画发展之路[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严屏;陈向峰;;中华五行色与现代食品包装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李国新;;“石分五彩”同题材的绮丽——巴蜀汉代石棺伏羲、女娲形象多元化审美剖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程永新;;苏童的世界[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2)[C];2009年
6 谷禾;;在真实和虚构之间——《凌晨三点的歌谣》简析[A];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明;;艺术的想象与想象的艺术——论福克纳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小说的创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文钢;;从生活的低处展翅高翔——李轻松诗作印象[A];李轻松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卫英;;做社会主义文化的守护神——论当代文学批评者的使命[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10 王士强;;独特立场·“爱与死”·才华——漫议李小洛的诗歌创作[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李小洛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阳子;重建迁徙后的精神家园[N];中国民族报;2011年
2 发言人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馆长 吴永琪;关于陕西文物相关文化产业的建议[N];各界导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宏奎;大广,文化产业的“星光大道”[N];衡水日报;2011年
4 王光东 上海大学文学院;寻找“文学生命”的表达方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蔡晓妮;斗士的浪漫情怀[N];文艺报;2010年
6 吴俊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卧室里的艺术[N];中国图书商报;2010年
7 韩景慧;孔维克艺术世界落户德州[N];联合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李根 通讯员 李旋;市收藏家协会挂牌孔维克艺术世界落成[N];德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卫红 黄蔚;新堡乡 布依群众的精神家园[N];贵州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孙琛辉 王心怡;大众娱乐时代美学何为?[N];科学时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祖文;新时期美学创新的典范[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文臣;当代西方环境美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卓斐;美学回家[D];山东大学;2010年
4 董惠芳;杜夫海纳美学中的主客体统一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胡俊;对接与缝合:新方法建构新美学[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周成璐;公共艺术的社会学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7 贾玮;梅洛—庞蒂现象学美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伏爱华;萨特存在主义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张玉娟;“诗之思”:卡夫卡艺术世界的“图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毕京贞;中国当代审美文化世俗化的形态演变与特征解析[D];山东大学;2010年
2 冯赫;数码插画的多元化探索[D];山东大学;2010年
3 张联;绘画的隐喻[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4 邵华;中国当代女画家油画创作风格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5 李华;周来祥和谐美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龚建光;论后现代绘画的本质[D];延边大学;2010年
7 顾卓筠;黄金分割与内隐测量[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峰;从具象写实到具象重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宋石磊;鲁迅作品中的绘画意象[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张晓光;佐佐木健一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386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38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