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福克纳的心理描写与余华叙事形式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8-07-25 14:00
【摘要】:余华对福克纳心理描写技巧的领悟夹杂了他对其他外国作家的理解,福克纳的影响是泛化于余华的文本之中的。相比福克纳虽然前卫但却关联着传统文学元素的文本,余华割裂传统的先锋叙事形式要略显单薄。
[Abstract]:Yu Hua's comprehension of Faulkner's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techniques mixed with his understanding of other foreign writers. Faulkner's influence is generalized in Yu Hua's text. Compared with Faulkner's avant-garde but related to the text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elements, Yu Hua splits the traditional avant-garde narrative form slightly thin.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106.4;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守义;叙事是一种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袁国兴;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叙事倾向[J];北方论丛;2005年01期

3 王洪辉,郝崇;《羊的门》的家族神话与悲剧性反讽——陷落的乌托邦[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李作霖,孙利军;作为语言的诗——从象征主义到形式主义[J];长沙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5 杨丽娟;《批评的剖析》与文学的文化批评的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6 肖明翰;美国南方文艺复兴与现代主义[J];当代外国文学;1996年04期

7 黄恩成;;从对话关系看《水仙》与华兹华斯[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仝志敏,杨大亮;试析福克纳意识流小说的叙事风格[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9 黄科安;中国现代艺术性散文的选择与重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张曦;关于弗莱原型批评理论的批判性考察[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琢;想象力论:大江健三郎的小说方法[D];暨南大学;2002年

2 李志强;索洛古勃小说创作中的宗教神话主题[D];黑龙江大学;2005年

3 李曙豪;解构与颠覆的喜剧[D];苏州大学;2006年

4 刘林沙;中国广告原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5 韩雷;神话批评论[D];浙江大学;2006年

6 陈军;文类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7 刘进;“权威”与“经验”之对话[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詹乔;论华裔美国英语叙事文本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7年

9 胡琳;欧洲近代长篇小说成型过程中的史诗距离与文体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孙亚敏;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东;论古典悲剧审美的理性取向及其超越[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彭石玉;对人的宗教审视与困惑[D];湘潭大学;2003年

3 熊毅;裂变的声音[D];湘潭大学;2003年

4 唐文俐;对海明威的作品“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s”中人物对话的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汪莹;来自南方腹地的悠远根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明贵;张炜小说意象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丽君;卢卡契的文艺批评理论与实践[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8 林周婧;《蝇王》中的原型[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9 吴秀梅;《高老头》对话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庄萱;京派女作家小说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鸿培;长课短教的体会[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2 康文,鼎保;怎样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0年01期

3 Л·С·津格尔 ,张荣生;苏联现代肖像画[J];世界美术;1980年04期

4 陆贵山;谈王蒙小说创作的创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5 熊玉鹏;《红字》浅论[J];外国文学研究;1980年01期

6 蔡国梁;古代短篇小说心理描写叙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7 莫泊桑 ,李青崖 ,李度 ,李巨川;拔蒂士特夫人[J];译林;1980年03期

8 潘桂珍;苏举行全苏文学创作会议[J];俄罗斯文艺;1980年04期

9 莫邦富;日本现代派作家——开高健[J];译林;1980年01期

10 刘国屏;略谈《安娜·卡列尼娜》的心理描写[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白承锡;;《诗经》之心理描写新探[A];第六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钊贻;;碎片、发狂、永远重复的梦魇——从现代性和现代主义看鲁迅与尼采文艺上的契合[A];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李富云;;合作搬“山” 师生双赢——指导学生互相评改作文点滴[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木夫;研究文学描写的艺术奥妙[N];文艺报;2000年

2 何镇邦;心理描写的艺术魅力[N];文艺报;2000年

3 李玉茹;一个法官的品格[N];中国文化报;2001年

4 林金华;风雨人生的桑梓情怀[N];中国文化报;2001年

5 徐泽;深圳文坛又添亮丽的风景[N];文艺报;2001年

6 周学朝;谈心理描写[N];云南经济日报;2001年

7 本报记者 余清楚;陈俐:根植沃土花更俏[N];人民日报;2002年

8 包崇肖;不意雕琢 自得风流[N];云南日报;2002年

9 广州市番禺区星海中学 叶少燕;情感还是方法?[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马玲;阅读:从班内起步[N];中国教师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曼丽;论中国古代小说独特的心理描写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真福;论报告文学的写人艺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3 罗景之;《孽海花》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黄廷富;论《金瓶梅》中西门庆形象的心理描写[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陈静;张恨水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魏莲;乔治·爱略特《米德尔马契》中的叙事技巧[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俊;《再生缘》三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焦亚璐;二十世纪初翻译文学对中国言情小说的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蔡连卫;《老残游记》对古代小说艺术的整合与革新[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洁琼;“那拉宁寓言”[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440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440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f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