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生态批评的生态价值体验

发布时间:2018-07-25 15:31
【摘要】:生态价值对于人的生命活动不仅提供物质性、实用性价值,亦能输入永远不可枯竭的精神价值,促生人们在融合生命价值和精神价值中创生审美价值。生态批评的文本阐释及理论研究意在把握自然与环境的真意,破解生态价值的本根性及有机性,围绕生态价值认同及有机体验而展示生态创生价值、共生价值、意象价值及爱意价值,进而推演自然价值、生命价值、人的价值(社会、道德等)、艺术价值及审美价值间的复杂关系,促使生态、生命与人的生存策略之关系的内在机制、价值体验及美学特性的有机融通。
[Abstract]:Ecological value not only provides materi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human life activities, but also can input inexhaustible spiritual value to promote people to create aesthetic value in the fusion of life value and spiritual value. The text interpretation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ecological criticism are intended to grasp the true meaning of nature and environment, to solve the root and organic nature of ecological value, and to show ecological creation value and symbiotic value around ecological value identity and organic experience. Image value and love value, and then extrapolate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value, life value, human value (society, morality, etc.), artistic value and aesthetic value, and promote the inner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y, life and man's survival strategy.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value experience and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作者单位】: 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生态批评与中国文学传统融合与学理构建研究”(10BZW001)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元叶;生态事实、价值观与生态伦理规范[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林震,张勇,张闯;试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退耕还林工程中的体现和落实[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宣兆凯;环境伦理走向实践的路径探索——建构以环境保护机制效能为取向的环境伦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盛国军,张浩;环境伦理与科学发展观[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5 漆思;现代性发展理念的内部陷阱[J];长白学刊;2004年06期

6 余谋昌;生态文化是一种新文化[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7 张德昭,何文模;自然价值论的存在论维度[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王素娟;对生态伦理的几点认识[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丁晓阳,冯建平;生态伦理学价值取向与开发生态旅游[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3年S1期

10 韩国彩,李彩旗;禅宗思想与王维山水诗的完美融合[J];沧桑;2005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朱守会;程丽英;柴英杰;;书法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为群;西晋诗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曾建平;自然之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德昭;内在价值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王晓生;“1917—1923”新诗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5 秦元东;论艺术能力及其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启示[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惠蓝;中国画现代转型两大途径的形成[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7 王进进;宗白华美学思想述评[D];浙江大学;2005年

8 王欣;传统园林种植设计理论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邢宇皓;谢灵运山水诗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孙燕华;当代台湾自然写作初探[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志诚(陈青枫);现代文人画的美学思路`[D];暨南大学;2001年

2 侯深;蔡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黄珊;回归自然[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陈茂林;从自然价值论到自然本体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5 戴尊红;生态道德教育与理性生态人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苏令银;深生态学:理论及其超越[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继梅;“错位”与“超载”[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8 姬志闯;“人”的失落与回归[D];河南大学;2004年

9 晏如松;技术的价值荷载及其审视[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10 张璐璐;于湖词风格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永顺;孙海龙;;生态美学视阈下的文艺理论研究[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刘文良;;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的双重救赎——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狼文化”[J];青海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支运波;;文学性与关怀意识:生态批评的旨趣[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建国;;生态批评中的伦理因素[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泽文;生态批评:颠覆“文学是人学”[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2 刘蓓;生态批评:滥觞于文学之思[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3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厦门大学“生态文学”研究团队负责人 王诺;生态批评的界定与任务[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4 施秋香;生态批评研究凸显“中国特色”[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5 王诺 程相占 王晓华;生态批评的跨学科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王宁;生态批评与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张华;生态批评不是纯粹的文学批评[N];中国文化报;2010年

8 鲁枢元;生态批评的视野与尺度[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张皓 宋雄华;生态批评的多种声音[N];文艺报;2003年

10 依可;我们究竟从哪里开始走错了路[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文良;生态批评的范畴与方法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2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4 刘蓓;生态批评的话语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宋丽丽;文学生态学建构——生态批评的思考[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张守海;文学的自然之根[D];苏州大学;2009年

7 秦春;中国文学教育历史轨迹及价值反思[D];苏州大学;2009年

8 何志钧;文艺消费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薇;生态批评的重审与理论新开拓[D];中南大学;2005年

2 蒋文;生态危机中的文化反思[D];四川大学;2007年

3 顾冀梅;乔纳森·贝特生态批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张莉;开启回归自然之窗[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大艳;灭绝还是共存—《白鲸》和《怀念狼》生态文化主题分析[D];西北大学;2008年

6 何立强;生态批评视域下的文学与自然[D];湖南科技大学;2007年

7 李卉;生态批评的视野与方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8 路璐;生态批评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樊文娟;文化诗学和生态批评的文化视角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永霞;在自然的沉思中相遇—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比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1442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442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5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