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场域理论与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问题的反思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27 13:52
【摘要】:当前,关于中国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正不断深入,其"问题群"的核心指向新时期文艺学学科的知识生产问题。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一种凸显实践性的社会学考察分析范式,为文艺学学科的反思性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解析和应用场域理论,可以启示我们从文艺学场域的社会-历史分析、内部结构功能分析等入手,从反思社会学的学理逻辑上梳理、分析文艺学学科知识生产状况和"场域化"过程,为重审本学科的合法性、确立今后的发展走向等提供参照。
[Abstract]:At present, the reflective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is constantly deepening, and the core of its "problem group" points to the problem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application field theory can enlighten us from the social historical analysis of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from the reflection of the logic of sociology,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e of production and the process of "field" in the subjec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trial of the legality of this subjec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咸阳师范学院2008年度专项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8XSYK329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西建;;文化转向与文艺学知识形态的构建[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2 陶东风;;反思社会学视野中的文艺学知识建构[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器友;20世纪末我国文学颓废主义论纲[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姜继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视野下的消费观念嬗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田义贵;;试论《红岩》文本的传播效果[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4 张鹏飞;;论新生代女性文学的审美情趣[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倩;;文本·现象·文化——媒介批评视野中的博客写作[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李涛;;从美学的新视野到泛审美的理解——中国审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洪永稳;;美学教学的难点与解决方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马娣子;后现代的城市文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9 车晓勤;试析转型期文学的发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10 王英;李晓乐;;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学研究范式特点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论艺术公赏力——艺术学与美学的一个新关键词[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张文东;;“诗性”的文学与批评的“诗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徐晓峰;刘君;;品牌的文化底蕴[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周宇;;城市转型下创意产业空间的生产——以上海市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康艳;;当代美学发展中的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徐小立;秦志希;;广告与消费主义文化的传播[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9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10 蒋青海;;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纽带作用——读《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金江;中国大学本科精英学院运行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汉熙;面向科学出版的科学信息本体结构及其生成与发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廖述务;身体:美学的与实践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董素青;消费电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艳丽;论漫画的影视剧改编[D];河北大学;2009年

2 张小横;女性身体的丑怪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孙超;约翰·齐曼的科学哲学思想探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汪玉;当代消费文化对室内环境设计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6 佘颖玲;审美反抗与审美救赎[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李萍;春节晚会的意识形态幻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沈丽琴;论广告对当代生活方式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君;论詹姆逊的全球化文化思想[D];湘潭大学;2010年

10 陈琦;大众文化叙事下的媒介公信力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陶东风;移动的边界与文学理论的开放性[J];文学评论;2004年06期

2 陈晓明;历史断裂与接轨之后:对当代文艺学的反思[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3 陶东风;;重审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J];文艺研究;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问题[J];人文杂志;2010年02期

2 朱彦明;;布尔迪厄的“科学场”观念[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7年01期

3 樊秀芝;;对文学与作家的“祛魅”——布尔迪厄的“场域”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4 方成;;场域转换与隔场遏制:布尔迪厄的社会文化批评理论述评[J];外语研究;2006年03期

5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国内研究综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张首映;文艺学构架论[J];文艺研究;1987年04期

7 叶青;文艺学副研究员余悦[J];江西社会科学;1994年07期

8 杜书瀛;走向对话的时代——新时期文艺学20年学术历程[J];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9 陈文忠;本事·故事·情节——文艺学与语文教学答问之五[J];学语文;2005年01期

10 欧阳友权;聂庆璞;;文艺学的理论回眸与学科拓展——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回顾与展望会议综述[J];理论与创作;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书瀛;;百年扫描——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回顾[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李益荪;;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复归”[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毛庆耆;;关于文艺学概念涵义问题的讨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4 张意;;自律性:布尔迪厄理论的“内在冲突”[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毛庆其;谭志图;;论社会主义文艺学学科建设[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李衍柱;;马克思主义人论和文艺学[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黄力之;;艺术本质论: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不同尝试——普列汉诺夫和卢卡契的比较研究[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徐亮;;论文学时代的文艺学[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徐汝霖;;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借鉴性的思考[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曾庆元;;对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的回顾与反思[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邵宏;文艺学与比较文艺学[N];文艺报;2001年

2 王 沁;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研究[N];学习时报;2005年

3 欧阳友权;我们去哪里触摸文艺学前沿?[N];文艺报;2005年

4 胡经之;文艺学多些对话好[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王卓斐;我国现阶段的网络文艺学研究[N];文艺报;2006年

6 程正民;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的多种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郑端;美学文艺学研究的新态势[N];文艺报;2003年

8 周雪梅;继承与拓展[N];中国艺术报;2003年

9 ;高扬新人文精神的旗帜[N];社会科学报;2002年

10 王德胜 杨光;“日常生活审美化”与“边界”问题[N];光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治国;布尔迪厄文化资本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占伟;布尔迪厄文艺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拥华;社会世界的底蕴:从二元论到二重性[D];吉林大学;2007年

5 陆敏;文艺学视野中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分层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6 汤浩;媒介排斥论[D];浙江大学;2009年

7 张宁;中国转型时期政府形象的媒介再现[D];复旦大学;2007年

8 季倩;“设计之城”一种文化生成的场域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9 宫留记;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郑淮;场域视野下的学生社会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薇;论布尔迪厄“文学场”[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高喜军;作为资本的文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茜;场域·惯习·资本·反思[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阳菁;权力的影像[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5 路守香;布尔迪厄教育社会学理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芮亦康;从“场域”理论看沈从文创作理念的流变[D];浙江大学;2009年

7 范长江;布尔迪厄文学游戏理论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8 周燕春;布尔迪厄文化哲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芹;布尔迪厄的媒介文化观[D];苏州大学;2004年

10 张跃忠;布尔迪厄高等教育社会学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480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480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7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