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乐黛云教授在比较文学学科重建中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8-07-29 17:35
【摘要】:从1980年开始,30多年来,乐黛云教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与智慧都奉献给了中国新时期比较文学的重建。她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均作出杰出贡献,给整个文学学科乃至人文学科的建设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启示。
[Abstract]:For more than 30 years since 1980, Professor Yue Daiyun has devoted all his energy and wisdom to the re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the new era. She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iscipline system, research methods and team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has provided extremely important inspi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literature and even the humanities.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志荣;实践论美学的发展历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郭玉生;从人生论美学到实践美学——中国悲剧观演变论[J];东方论坛;2004年01期

3 胡晓红;两性和谐的哲学理解[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1期

4 李保英;艺术价值构成中的美和道德[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王小平;郭沫若与中国文学的审美现代性[J];郭沫若学刊;2004年04期

6 李衍柱;;主导多元,综合创新:中国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杜安;对抗?对话?——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本体论之争辨析[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吴刚,徐丹丽;从颠覆历史到取媚世俗——论莫言新历史小说的审美趋势[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9 李衍柱;比较美学的理论与实践——谈蒋孔阳先生对美学研究领域的开拓与贡献[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于云;;无法告别的实践美学[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海静;审美自由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3 张建;立美教育认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张冬梅;产业化旋流中的艺术生产——当代中国艺术产业化问题的理论诠释和实践探索[D];复旦大学;2004年

5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7 苏东晓;审美无利害说与审美关系问题[D];复旦大学;2005年

8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9 李明军;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众文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张素玫;与巴赫金对话[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颖;鲁迅与尼采的个人主义[D];河北大学;2003年

2 刘水芬;生态美学与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的价值倡导及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周燕;审美与启蒙的双重变奏[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梁玉水;实践美学与认知美学作为科学研究纲领——拉卡托斯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与当代中国美学状况阐释[D];吉林大学;2004年

5 刘莉萍;生命美学与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价值倡导与建构[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志国;叶维廉:在隔绝与汇通之间[D];南京大学;2005年

7 黄卫华;西方汉学的思维方式与知识背景考察[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陆颖;翻译: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重写[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唐琼;芥川龙之介和中国形象[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国华;文学西部:形象与视野[D];暨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明鹤;;试论跨学科研究的目的性问题[J];学周刊;2011年21期

2 泓峻;;对30年来文艺学跨学科研究两次范式转移的思考[J];广东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稿约[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4 谭佳;;“中国文学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会议综述[J];文学评论;2011年04期

5 李安源;;首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J];美术观察;2011年09期

6 龚珍旭;戴维霍普耳;鲍玉珩;;介绍一门新学科《当代美国视觉文化》研究:现状,理论与美学观念和社会实践[J];大众文艺;2011年15期

7 王超;;变异学与比较文学可比性疆域的垦拓——论比较文学变异学的核心价值体系[J];青年文学家;2011年1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邹岳奇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吴敏;;语言、文学、文化的互为载体关系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3 乐黛云;;二十一世纪比较文学发展的趋势[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高泉 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文学跨社会学研究的可能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刘世生;文体学:语言和文学的跨学科研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高旭东;文学与哲学的比较研究概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迈入新世纪的比较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雯娇;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葛永海;中国文学地理学:理论奠基与体系建构[N];光明日报;2007年

7 泓峻;文学跨学科研究的限度[N];文艺报;2011年

8 李庆本;超越审美研究与文化研究[N];学习时报;2001年

9 孙士聪;开拓生态批评的视阈[N];中国艺术报;2006年

10 程玉梅;比较文学的昨日与今天[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舒宪;文学与人类学——知识全球化时代的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魏咪娜;《罗密欧与朱丽叶》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比较研究[D];福州大学;2006年

2 曹莺莺;从功能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变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3 庞超伟;论小说翻译中的语言形式和文学意义[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4 刘营;从符号学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晨;哥特文学与其它哥特艺术的相通性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周恬;文学翻译的三维连贯性[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153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53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3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