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表达中的“隐喻”传统与历史写作——兼谈开拓“隐喻史”研究的重要性
[Abstract]:Both in the period of the Great Revolution and in the relatively normal historical environment, the scholars had ideas and emotions that were difficult to express in the common words. They often used various forms of art, such as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Inscriptions and other obscure expressions of a certain inner feelings, but for historians, often find its surface statements and hidden deep meaning is inconsistent, or even diametrically opposed, only through careful interpretation of its true meaning can be discerned. So as to enrich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truth. Through the introspection and criticism of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History of thought", "History of Society" and "History of Cultu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of establishing the research path of "History of metaphor", and from the end of Ming Dynasty, how to complete the writing of spirit by means of depicting scener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feasibility of expanding the study of "metaphor history"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complicated emotions reflected in the poems of the scholars in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and the complex emotion of returning to the official field, and how the Qing Dynasty emperor acquires the legitimacy of his rule through painting.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新时期经费的资助
【分类号】:J120.9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玉荣;明末清初松江士人与地方社会[D];复旦大学;2005年
2 朱承;超越心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雷涛;石涛绘画美学思想中的士人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田兴国;存在之思与传奇之思[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5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王昕;江苏近代建筑文化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7 李洪卫;论王阳明的身心观[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恩俊;复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院林;从“以礼治左”到“援古经世”—清代仪征刘氏《左传》家学研究[D];北京大学;2007年
10 叶舟;清代常州城市与文化:江南地方文献的发掘及其再阐释[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萍;评方以智《通雅》对联绵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2 成庆;寻找秩序[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立;薛福成研究[D];汕头大学;2007年
4 刘纯斌;清初扬州遗民词人及其作品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5 孙新华;清初扬州遗民诗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6 郑贺;王阳明心性论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立新;明清气质人性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婕;狄百瑞的王阳明研究管窥[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马海燕;鼓山禅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吕蕴鸽;传统与现代[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文飞;;浅析数字媒体在艺术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8期
2 赵刘;;浅析中西方艺术的哲学背景[J];名作欣赏;2011年26期
3 徐慧;黄静;;从形式概念的演变看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J];音乐探索;2011年02期
4 李晓莉;袁晶;;基于意象图式的唐诗隐喻解析——以《芙蓉楼送辛渐》及其英译文为例[J];宜宾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5 周增辉;;浅论中国当代“媚俗艺术”的不足和价值[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6 夏敏;;不完整的完整——浅谈艺术形式的“残缺”[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年05期
7 本刊编辑部;;王炳社教授新著《隐喻艺术思维研究》正式出版[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8 叶文铎;;“通感”——艺术与艺术的桥梁[J];艺术·生活;2006年04期
9 霍华德·墨菲;李修建;;艺术即行为,艺术即证据[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王鸣;贾业;;对称的艺术价值[J];商业文化(上半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居华;;世纪之交文艺批评之魂——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科学性和实践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黎辛;靳绍彤;;毛泽东的艺术魅力论[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胡鹏林;;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式中的审美话语方式[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王本朝;;论艺术的商品化与商品的艺术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汤龙发;;文艺的商品化问题浅见[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7 刘强;;由二人转的变形谈民间文艺产业的与时俱进[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秦忠翼;;论文艺创作中的理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9 权海帆;;论文学评论的社会人生参照[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10 贾元常;;民间艺术分类初探及陕西民间艺术大纲编目说明[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沛;隐喻: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N];中华读书报;2000年
2 香港亚洲艺术基金会主席 余元康;多元艺术形式在未来市场中的表现[N];财经时报;2008年
3 史盈隐;注重艺术品质切勿“买椟还珠”[N];文艺报;2007年
4 通讯员 熊礼芬;让莲湘文化在百姓中生根开花[N];东方城乡报;2009年
5 文化部副部长 欧阳坚;深化院团改革 振兴演艺产业[N];光明日报;2009年
6 文化部党组副书记 副部长 欧阳坚;深化院团改革 振兴演艺产业[N];中国文化报;2009年
7 孟坤;让传统叫卖艺术在舞台重获生机[N];中国文化报;2006年
8 李甘林;由“观众吃惯的那道菜”所想到的[N];工人日报;2007年
9 ;电子艺术离我们并不遥远[N];美术报;2007年
10 疏星;抗震救灾文艺作品赶时间更要重质量[N];中国艺术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郝春燕;王朝闻审美关系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常俊玲;回返审美之源[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青;古楼兰鄯善艺术史论[D];西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春艳;罗曼·雅各布逊诗性功能理论阐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易建芳;欲望表述结构[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3 曹玉玺;试论后现代艺术形式的形成与发展中现代媒体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国庆;论文学趣味[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涛;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形式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郭慧丽;苏珊·朗格艺术形式美学思想[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苏婷;论作为艺术思维的隐喻[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魏艳丽;狼:隐喻的“他者”[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田丽玲;拉德克利夫·霍尔的《孤寂深渊》和陈染的《私人生活》两部小说中的同性恋主题比较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10 哈比芭;从《高老头》与《贝姨》看傅雷的翻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570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57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