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会学”之后的文学社会学
[Abstract]:The emphasis of "Literary Sociology" is to study literature in its realistic social background and try to find out that the theory of the whole operation of literature is not so much a methodology as a kind of understanding of literature. This cognitive attitud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an be traced back to Vico's New Science. And the structure that emerged after the 1920s and 1930s
【分类号】:I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居华;从文学发生角度看文学社会学[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年04期
2 张方;;文学社会学的观念和方法[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贺麦晓;布狄厄的文学社会学思想[J];读书;1996年11期
4 于沛;谈谈戈德曼发生学结构主义文学社会学[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8年06期
5 严蓓雯;;“文学社会学”之后的文学社会学[J];外国文学评论;2011年01期
6 钱翰;;埃斯卡皮的文学社会学述评[J];法国研究;2007年02期
7 甘锋;;批判理论与文学社会学方法的融会贯通——洛文塔尔通俗文化研究方法解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莫其逊;覃平;;吕西安·戈德曼文学社会学理论的产生语境及基本思想[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0年02期
9 姚文放;诗必须适应它所属的世纪——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2期
10 方维规;;卢卡奇、戈德曼与文学社会学[J];文化与诗学;200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毓云;罗振亚;;拓开北疆文学研究新领地——《龙江特色作家研究丛书》总序[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2 于宏;;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当代民族文学创作——以当代藏族文学为中心[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3 ;后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8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84年
4 苏晓军;;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研究的互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5 冯乃康;;历史定位与理论阐释——深入《徐霞客游记》文学研究的两点思考[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6 陈忠义;何新所;;泉州之元明清文学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7 刘尊举;;转变理念,,更新方法:明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三届年会会议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二辑)[C];2007年
8 王一如;;一位严谨认真的学者型编辑家——何其芳[A];中国编辑研究(2006)[C];2007年
9 陶东风;;文学的知识生产与文学研究的机制创新[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10 王善忠;;马克思主义与文学研究[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崔修建;深情凝眸中的独识卓见[N];文艺报;2007年
2 李利芳 南开大学文学院博士;日益迫切的儿童文学研究[N];文学报;2005年
3 石一宁;“新世纪文学研究”渐成气候[N];文艺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赵晋华;学者声音:文学研究与出版缺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刘再华;一部船山文学研究的力作[N];文艺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胡兆燕;文学,到底在怎样活着[N];中国财经报;2004年
7 王逢振;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8 刘宏志;城市文学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08年
9 何铿;唐文学研究集大成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汪介之;探索培养研究型人才之路的积极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马世年;《韩非子 》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钟书林;《后汉书》文学论稿[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刁生虎;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D];复旦大学;2005年
6 李朝军;宋代晁氏家族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8 成明明;北宋馆阁与文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潘定武;《汉书》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蔡静波;唐五代笔记小说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静;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管新福;斯达尔夫人文艺思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程远;丧失权威的时代悲剧[D];扬州大学;2007年
4 蒋金芳;唐代赠序文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利文;唐代咏竹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林华鹏;宋孝武帝刘骏文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姜春;布迪厄“文学场”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邢香菊;《新唐书·文艺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吴彤英;宋代乐府题边塞诗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付明明;明初侍御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59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59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