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的两种叙事——《梦断得克萨斯》和《美国情人》的比较阅读
[Abstract]:The two novels by Zeng Xiaowen, a North American Chinese writer, and Lu Hong's A Lover are different in subject matter and theme, characters and artistic style. By comparing the two heroines' views on marriage and lov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tential assimilation of the strong western culture to the weak oriental culture in the cross-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contradiction and entanglement in the writer's own thoughts and ideas. It is clear that women have a long way to go to emancipate themselves.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SJB750016)
【分类号】:I0-03;I1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瑞瑞;王广华;;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戴佳锟;;高墙下的蔷薇园——析白薇《炸弹与征鸟》中“爱的主题”下的女权主义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3 杨媛;;虚构与想象——论谭恩美《灵感女孩》[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4 伍娜;;女性主义文学的未来——“双性人格”——读伊莱恩·肖沃尔特《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有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郑希;;沉默的激情——对电影《钢琴课》的女性主义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6 王均萍;;从《热带癫狂症患者》看茨威格对西方主体性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7 袁涛;;自塑形象——赛珍珠作品的美国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廖凯军;;《三宝太监西洋记》中的异域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张茹;;“形似”而“神非”的异国形象——浅析《人的状况》里中国形象的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马艳艳;;绿蒂作品中的中国形象[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颜蓓蕾;;浅析《微光闪烁世界的继承者》逃避主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陆克寒;;瞿秋白“苏俄形象”的跨文化建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新论[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三辑)[C];2009年
5 任小玫;;别求新声于异邦 勿弃生态见记游——《徐霞客游记》的“主体间性”生态哲学思考初探[A];徐霞客研究(第19辑)[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红;追索与建构:论海外华人文学的身份认同[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庞伟奇;直面虚无的灵魂救赎[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刚;漂游在现实与虚幻之间[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李红梅;韩国古典诗歌中的陶渊明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5 许明哲;朴趾源《热河日记》的文化阐释[D];延边大学;2009年
6 吴巍巍;真实与扭曲[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俊萍;试论形象学中“乌托邦”与“意识形态”的二元交融[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崔英姬;中韩家族小说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彭雷霆;近代中国人的日本认识(1871-1915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秀丽;底层打工女性的建构[D];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
2 樊秀秀;译者的性别身份[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3 蔡乾;博尔赫斯小说中的中国形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马翔;博尔赫斯小说之“内在化西方视点”探析[D];江南大学;2010年
5 乔酉超;幻境中的真实[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7 彭海燕;拉康欲望理论视域中的《情人》解读[D];南昌大学;2010年
8 胡文娟;试析《人民日报》的他者叙事[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邵会;《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张杰;晚清诗人眼中的英国形象[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晨平;美国梦,纽约情——写在2002美国公开赛之后[J];网球天地;2002年10期
2 张礼龙;美国梦的演变与破灭——《了不起的盖茨比》评析[J];外国文学研究;1998年02期
3 王芳;美国文学与美国梦[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1年S1期
4 王波;;科林·鲍威尔与黑人的美国梦[J];世界知识;2001年07期
5 夏景;;女儿的美国梦[J];散文百家;2003年04期
6 魏正聪;;《美国梦》的意识形态分析[J];青年记者;2008年32期
7 宫爱风;;《隐形人》中黑人的美国噩梦[J];长城;2009年02期
8 哈罗;;理想主义的困境[J];电影世界;2007年17期
9 Sunnie;;骆家辉:华人“美国梦”的典范[J];21世纪;2009年09期
10 徐雯彦;;从梦想到现实——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与《推销员之死》中美国梦的幻灭[J];商品与质量;2010年SC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甘惠侨;;从《冬天的梦》中的矛盾因素看德克斯特的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黄雅真;;《人与鼠》中破碎的美国梦[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德龙;;西方强势文化的深刻影响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弘扬[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4 周晓芳;;从盖茨比的失败看美国梦的衰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丛丛;;奴隶叙事中的性别视角分析——对比研究《女奴生平》和《一个美国黑奴的自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黄开红;;嘉莉妹妹“美国梦”的幻灭——评嘉莉的道德观[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许小民;费茸;;被遮蔽了的中国音乐之艺术个性[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李林旭;;美国噩梦——论《凶杀》中美国梦的消极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敏慧;;从文化身份的改变看文化的强势与弱势——以《丈夫》中称谓语的翻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周光昭;;分析多重人格之心理意向,如何加强他们的性别平等教育[A];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研究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琼;又一个关于美国梦的故事——《爱妾》[N];文艺报;2005年
2 王辉耀;奥巴马的美国梦精神[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3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 孙惠柱;车车车,变味的美国梦[N];南方周末;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丕屹;美亚太裔传统月 华人放飞美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张帆;网秦们的美国梦[N];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郝静;401K成就美国梦[N];华夏时报;2011年
7 宗鹰;和泪滴血的美国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8 李冬莉;以性别视角观人口转变[N];中国人口报;2001年
9 特约撰稿 张立平;美国梦魇?[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10 王龙云;执政奥巴马:输赢一年间[N];经济参考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南翼;追寻一个新的理想国:索尔·贝娄、伯纳德·马拉默德与辛西娅·奥芝克小说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2 林晓云;第二性的权力话语:论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形态及特征[D];复旦大学;2006年
3 李红玉;浮出翻译史地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4 宋丙玲;北朝世俗服饰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5 周德刚;经济交往中的文化认同[D];复旦大学;2004年
6 田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多维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吕晓娟;性别视角下的东乡族中小学潜在课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林莉;论菲利普·罗思后期小说的历史解读与文学话语[D];厦门大学;2008年
9 张涛;诺曼·梅勒的存在主义及其前期小说主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向忆秋;想象美国:旅美华人文学的美国形象[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晶;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崛起和幻灭[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风英;《冷酷的百万》:颠覆美国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黄艳芳;《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美国梦的幻灭与升华——新历史主义解读[D];中南大学;2010年
5 殷磊;菲利普·罗斯“美国三部曲”的美国梦解读[D];兰州大学;2010年
6 李晓娜;试比较“迷惘的一代”与“垮掉的一代”[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丁建国;解析菲兹杰拉德作品中的美国梦的幻灭[D];中北大学;2011年
8 黄炳瑜;黑色美国梦的追求与幻灭[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9 傅敏;在西方强势文化进攻下如何构建先进文化[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10 于娜;美国梦——象征主义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体现[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663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6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