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译本语料库的译文对比研究——对《傲慢与偏见》三译本的对比分析
[Abstract]:Based o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ree versions of Pride and Prejudice,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versions and between the source language and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study shows that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 the three versions are not rich enough; the translation tends to use more high-frequency words, conjunctions and pronouns, and is influenced by the source language. There are a certain number of fixed expressions in the translation, and the average sentence length of the transla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riginal Chinese tex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H315.9;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史青玲,窦汝芬;审美想象、文学语言形象化与文学翻译中的等值——《傲慢与偏见》两个中译本的比较[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何欣;契合之美——孙致礼译本对《傲慢与偏见》技巧与神韵的传达[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柯飞;翻译中的隐和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4 柯飞;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5 秦洪武,王克非;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分析——以“so…that”的汉语对应结构为例[J];现代外语;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容;;汉英动物文化词汇联想意义比较及其差异溯源[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10期
2 蒋婷;论法律语言平行语料库的构建[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江凤;论《傲慢与偏见》中奥斯丁的婚姻观[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欧阳惠;《劝导》浪漫主义初探[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5 卢磊;;语料库语言学:后现代语言学的兴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许绮,郑培丰;悲喜剧下隐藏的不同文化内涵——探春与伊丽莎白之比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7 祝燕敏;《傲慢与偏见》的叙事技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8 邓飞;面向教学的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的创建及其应用[J];惠州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姚丽华;论《傲慢与偏见》的戏剧性特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10 彭开明,李清娇,胡启明;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傲慢与偏见》原译与复译本学习体会[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霄军;;Web汉英平行新闻语料获取的困难及对策[A];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胡德香;中西比较语境下的文化翻译批评理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丰国欣;第二语言认知协同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万会;中国学习者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巍;译学辞典的原型及评价系统[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杨雪;多元调和:张爱玲翻译作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刘建刚;语用选择与等效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霞;英汉对应语的语义不对称性对比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李芬;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把”字句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建光;浅析奥斯丁作品中的妇女问题和婚姻观[D];吉林大学;2004年
4 王雪明;论英译汉中过分“欧化”之弊[D];山西大学;2003年
5 裘乐英;论简·奥斯丁的婚姻观[D];浙江大学;2004年
6 张锦兰;忠实、通顺、生动[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7 袁金霞;[D];安徽大学;2004年
8 贾伟;翻译与现代汉语中的欧化语法[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9 黄自谦;商务语篇翻译的语用视角[D];广西大学;2004年
10 刘明;论文学翻译中的可译度[D];广西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贺显斌;英汉翻译过程中的明晰化现象[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何欣;契合之美——孙致礼译本对《傲慢与偏见》技巧与神韵的传达[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3 王克非;英汉/汉英语句对应的语料库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6期
4 柯飞;翻译中的隐和显[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4期
5 柯飞;汉语“把”字句特点、分布及英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12期
6 石定栩,朱志瑜;英语对香港书面汉语句法的影响──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7 秦洪武,王克非;基于语料库的翻译语言分析——以“so…that”的汉语对应结构为例[J];现代外语;2004年01期
8 张伯江;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J];语言研究;2000年01期
9 林克难;翻译研究:从规范走向描写[J];中国翻译;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虹嫣;;《世界文学》(1953-2008年)中的德语文学翻译初探[J];德国研究;2011年02期
2 张群星;;对2005~2010年中国儿童文学翻译研究的反思[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张志秀;;从艺术哲学角度浅谈古诗意境翻译[J];群文天地;2011年02期
4 陈谊;吴丹平;;《雷雨》王佐良英译本“可表演性”翻译特征研究[J];长城;2011年08期
5 罗兰;;不对称的权力关系:林语堂译作《老残游记》[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修文乔;;翻译史研究方法的深化与创新——兼评王晓元博士《翻译话语与意识形态——中国1895~1911年文学翻译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王东风;;“《红与黑》事件”的历史定位:读赵稀方“《红与黑》事件回顾——中国当代翻译文学史话之二”有感[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2期
8 胡贞;;戏剧翻译的语用解读[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9 缪佳;吴迪龙;;互文性理论视阙下《锦瑟》的翻译[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10 张敬;张映先;;霍克斯在《红楼梦》翻译中对文化的操纵与构建[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娜;;权力话语对译本的影响——《简·爱》不同译本的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娜;;权力话语对译本的影响——《简·爱》译本的个案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月红;;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研究十余年综述[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费小平;;《翻译研究与杰出的中国近现代文学研究学者资源的阅读:译介学研究的文本化途径》[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宁;;民俗文化翻译初探——以《福乐智慧》中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6 骆贤凤;;社会文化与文学翻译的互动关系述略[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刘静;;女性主义框架下的《水浒传》翻译研究(英文)[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群;;从文学翻译的层次说解读《天演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9 赵巍;;版本差别与作者意图——《红楼梦》“抄检大观园”的英译本比较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刘静;;女性主义框架下的《水浒传》翻译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谢天振;译介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新视角[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钟厚涛;比较文学的焦虑与中国学者的声音[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清衣;海外华人写作与流散研究高级论坛在北京举行[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张杰 马广惠 辛斌 吕俊;跨入新世纪门槛的西方文学与语言学[N];文艺报;2004年
5 穆雷;换个角度看文学翻译[N];光明日报;2001年
6 谢天振;译者的诞生与原作者的“死亡”[N];中华读书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立春;中国的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2 段峰;透明的眼睛:文化视野下的文学翻译主体性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5 封一函;结构与解构:从乔姆斯基到韦努蒂[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陶丽霞;文化观与翻译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7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唐艳芳;赛珍珠《水浒传》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苏艳;回望失落的精神家园:神话—原型视阈中的文学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吴文安;文学翻译中的美学效果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亚芳;意识形态与诗学操控下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马轶男;论译者对儿童文学翻译的操纵[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王芳琳;意识形态对中国翻译文学选材得影响(1898-1937)[D];重庆大学;2007年
4 舒畅;《汤姆叔叔的小屋》的译本[D];苏州大学;2008年
5 周昕;从奈达译论看《骆驼祥子》施译本[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杜洪峰;“忠实”原则在《红楼梦》翻译过程中的体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7 梁春凤;西方女性主义翻译与中国女性翻译的比较[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8 程漫春;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研究方法——兼对《飘》中译本的过程取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韩佳;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文学翻译主体间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王玉;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情诗意象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66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66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