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终结论:一种叙事化的建构
[Abstract]:In cultural practice, modern art has a relationship of love and hate with tradition, modernity and itself. The dynamic root of this contradiction causes radical innovation and rupture of modern art form. It not only influences the law of art, but also forces aesthetic theory to criticize and reflect on it. "the end of art" and "theory of end of art" must be understood in this context. The former is a sense of rupture and crisis, while the latter is an attempt to construct and legitimize the theory in a narrative way, which is a crisis-understanding response.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性视野下的艺术终结研究”阶段性成果(07CZW006)
【分类号】:J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宝云;卢衍鹏;;生存的艰难与平凡的伟大——简评傅恒的长篇小说《天地平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陈义平;论康德的自由主义政治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3 李洵,陈徽;康德的普世伦理之善恶概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4 张能为;伽达默尔“第三次启蒙”与现代科学化时代[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李昭昊;墨翟和平观的哲学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陈义平;权利与法治:康德法哲学的二维视界[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杨雪云;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学的启示及其局限[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8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9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10 彭立群;;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宫睿;;作为理性的批判的“启蒙”——对康德“启蒙”思想的一个阐释[A];科学发展:社会管理与社会和谐——2011学术前沿论丛(上)[C];2011年
2 李建周;;身份焦虑与文本误读——兼及王朔小说与“先锋小说”的差异性[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3 王艳秀;;现代化及其背反——论道德困境产生的根源[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燕;;当代詈语的嬗变[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廷信;;试析后技术时代的艺术[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陈卫星;;现代性的一种叙事——关于韩国影片《薄荷糖》、《绿洲》和《打回头的情书》的分析[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10 刘军;;试论公民权与人权的差别[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海斌;转型社会中的乡村自治与法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傅美蓉;从反再现到承认的政治[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9 罗国亮;灾害应对与中国政府治理方式变革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经国;从理想性政治哲学到现实性政治哲学[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婧雅;风险社会视角下的中国法律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刘文佳;中国古代的清官和民众的“青天”崇拜倾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媛媛;近现代中国国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菲菲;技术现代性困境与出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罡;电子商务中的诚信问题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荣子;传媒在消费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王慧;公民社会与政治参与[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庆会;;西方小说“现代性”的借镜——包天笑短篇小说创作综论[J];电影文学;2009年04期
2 周才庶;;对黑格尔“艺术终结论”的再认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尹文涛;;《简·爱》感人魅力再探析[J];考试周刊;2009年28期
4 顾跃;;常玉艺术的现代性启示[J];荣宝斋;2010年10期
5 郭晓丽;;早期中国哲学史写作方法论析——以钟泰《中国哲学史》为例[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龙红莲;;论莎士比亚《爱的徒劳》的反讽与现代性[J];绥化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7 殷双喜;;城市·水墨·现代性[J];艺术.生活;2009年01期
8 王才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后现代意蕴[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0期
9 王森森;;论苏童“新历史主义”小说的二重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10 方东;病态叙事及其策略[J];池州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邢颖;管巍;;全聚德商业文化的传统性与现代性[A];商业文化精品文库[C];2001年
4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任映红;;自我形塑:古村落农民的现代性嬗变[A];秩序与进步:中国社会变迁与浙江发展经验——浙江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高连克;;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反思:论发展的现代性后果[A];福建省社会学2006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韩震;;全球化、现代消费和人的认同[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韩震;;本质主义的重建及反思的现代性[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10 张谦;;孔子孝道理论的现代性——孔子孝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与价值[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卫;没有灵魂的现代性[N];美术报;2006年
2 赵嗣胤;回到自己的历史传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高鑫 吴秋雅;现代性的诉求与文化价值的重建[N];中国文化报;2003年
4 李进书;谁将成为现代性的主人?[N];中华读书报;2007年
5 本报评论员 吴铭;GNH:现代性道路的多种可能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6 日昌;破碎的笼穴与“流动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5年
7 唐文明;现代性征服中国:换位透视的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资源[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10 执笔人 张旅平;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跃;理性与躁动[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长山;现代性与私法文化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4年
4 蒋炜;现代性的社会控制图式转换[D];吉林大学;2005年
5 方世忠;儒家传统与现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刘雪松;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D];黑龙江大学;2005年
7 顾梅珑;审美主义及其在西方19世纪以来文学中的流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杜伟;体育课程制度的现代性审视[D];苏州大学;2009年
9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10 钟丽茜;回忆与存在[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佟成坤;艺术的终结与后历史时期的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敏杰;双重影像[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于惠;伍尔夫女性主义思想的现代性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5 刘倩;民族主义:历史、现状与未来[D];厦门大学;2006年
6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戴伟平;诗歌翻译与现代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9 拜云洁;日本平面设计审美意味的民族性和现代性[D];河南大学;2005年
10 叶晓波;中国工笔画绘画语言的现代性探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67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67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