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身体的狂欢——巴赫金诗学理论的人学视野

发布时间:2018-08-06 11:58
【摘要】:诗学问题一直是一个现代人文学术领域的重要问题,然而巴赫金诗学理论的独特意义在于,他以人学的视野观照诗学,格外突出了"身体"问题在其诗学理论中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了独特的生存诗学理论。扩而言之,就是以"身体占位"理论为其诗学建构的现实基点,以"身体时空体"与"身体狂欢"理论为其诗学从认识到实践的双向度展开,由此建构了"本体—认识—存在"三位一体的生存诗学理论。把握这一理论,对于今日科技理性主宰下实现人的本真生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Abstract]:Poetics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in the field of modern humanities. However, the unique significance of Bakhtin's poetics lies in his view of poe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uman studies, whi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body" in his poetics theory. Thus formed a unique theory of survival poetics. On the other hand, the theory of "body occupying place" is regarded as the realistic basis of its poetics construction, and the theory of "body space-time" and "body carnival" is taken as the bidirectional degree of poetics from recognition to practice. Therefore, the existence poetics theory of Noumenon-Cognition-being is constructed. Grasping this theory has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for realizing human's real existence under the domin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ationality today.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文学院;
【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6J001Z)
【分类号】:I0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建侯;从哲学-语言学看巴赫金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余虹;生命艺术:健康的与病态的——尼采的生命艺术论[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3 王渭清;阮籍人格建构的文化阐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刘荣清;“以人为本”的人性观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6 肖明华,肖建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论哲学与美学探究[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刘雨;巴赫金对话理论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对话性[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张海燕;;话语的盛宴与狂欢——《疯狂的石头》文本意文解析[J];电影评介;2006年17期

9 凌建侯;巴赫金论修辞教学法与语言学流派[J];俄罗斯文艺;2000年S1期

10 潘月琴;巴赫金时空体理论初探[J];俄罗斯文艺;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震;从认识论到生存论的感性及其审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何明星;《管锥编》诠释方法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5 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周颖;阅读之旅:从主体性到修辞性[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赵彦芳;作为伦理学的美学:从康德到福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8 黄文前;自由意志——叔本华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宗成河;早期尼采的政治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10 徐巍;视觉文化语境中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孙燕华;鲁迅二十年代中期各体创作的诗学品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3 徐贞;超越忧患 走向审美[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谢小英;后现代主义建筑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分析[D];广西大学;2002年

5 宋建平;形而上学终结了吗?[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宏;加入WTO的效应——从文化哲学的角度看[D];黑龙江大学;2002年

7 刘玉娟;多元文化视野中的心理咨询与治疗[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8 曾锋;轮回:意识无意识[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新芝;小学英语课程资源开发[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10 施银贵;《红楼梦》与《爱玛》叙事艺术之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建军;;巴赫金对话理论中的人本主义思想蕴涵[J];小说评论;2010年S2期

2 蒋原伦;一种新的批评话语——读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J];文艺评论;1992年05期

3 陈太胜;巴赫金对话理论的人文精神[J];学术交流;2000年01期

4 陈浩;论巴赫金的引语修辞理论[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5 秦勇;;狂欢中的躯体——巴赫金躯体理论渊源初探[J];新东方;2008年10期

6 马君;;浅析巴赫金对话与狂欢中的人本思想[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10期

7 翟婷婷;;巴赫金与马克思交往思想之比较[J];太原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D.E.维康;王静;;我者自述之———巴赫金视角观照下的叙事身份[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9 袁建军;;巴赫金对话与狂欢化理论中人本主义思想的历史观照[J];大家;2010年12期

10 ;钟敬文和巴赫金的对话[J];中文自学指导;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姚文放;;文化在文学领域中的表达——巴赫金的启示[A];2005:发展·和谐·公正——江苏省社科类学会学术年会成果荟萃[C];2005年

2 胡兆云;;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的互文还原原则[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卫东;;文学的二重性——简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和超审美意识形态性[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陈雪虎;;批评理论化及其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姚文放;;文艺美学走向文化美学是否可能?[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6 钟名诚;;朱光潜比较研究的原则[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高晓梅;;也议“神与物游”[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开焱;学会在开放中封闭[N];文艺报;2003年

2 ;狂欢理论是“想像催生”的吗?[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钱中文;各具特色的对话 交往哲学与诗学[N];文艺报;2001年

4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易晓明;疏离、边缘化与文学的自主[N];文艺报;2002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丁国旗;学术创获源于“对着说”[N];社会科学报;2008年

7 谭旭东;追求文艺批评的原创性话语[N];中国文化报;2009年

8 冯宪光;“间性”的发现[N];文艺报;2003年

9 ;关于“俄罗斯当代文艺理论与中国文论研究”的对话[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周启超;略论现代斯拉夫文论研究的基本旨趣[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玉霞;走向人类学诗学[D];浙江大学;2010年

2 包澄章;阿卡德文艺批评思想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3 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探源[D];四川大学;2005年

4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何青志;隐含作者的多维阐释[D];吉林大学;2011年

6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7 贺玉高;霍米·芭芭的杂交性理论与后现代身份观念[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8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9 修倜;论喜剧性矛盾的结构特征与精神特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10 郝春燕;王朝闻审美关系论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艳兰;20世纪西方对话理论初探[D];扬州大学;2005年

2 陈然兴;形式即边缘[D];西北大学;2007年

3 李文宁;狂欢化理论的渊源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元厂;美丑并存  庄谐共生[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江珊;巴赫金时空体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6 张玉洁;巴赫金视野下《喧哗与骚动》与《秦腔》复调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7 武耀博;巴赫金超语言学理论与文艺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周凡雅;巴赫金对话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说翻译批评[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林卫星;论巴赫金诗学的主体间性[D];华侨大学;2011年

10 徐巍;巴赫金复调诗学理论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1676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676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2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