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雅各《诗经》英译本所绘夏商周三代社会图景
[Abstract]: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depicts the social picture of three generations of Chinese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religion, politics, marriage and so on.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special era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th century, Reich Jacob provided the Chinese with new ideas and new ways of understanding. The stone of other mountains, which can attack jade, should fully affirm the ideological value of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James' Book of song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faithfully reflecting" and "artistic reproduction" in the social picture of the three generations of Xia, Shang and Zhou given b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problem mainly comes from the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econdary school and western learning constitutes an obstacle to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while cultural identity influence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pretation on a deeper level.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Book of songs of James Richards contains the elements of Western Christian culture with an attempt to preach, which we need to distinguish carefully when we evaluate its thought and academic value.
【作者单位】: 山东经济学院公共教研室;
【分类号】:H31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峻山;《周易·大畜》考释[J];安徽史学;2003年06期
2 王晖,王建科;出土文字资料与古代神话原型新探[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仝冠军;论编辑活动的基本规律[J];出版科学;2003年03期
4 王顺达;论商周神权政治的嬗变[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邹登顺;女性边缘化、男性中心化与男性权力话语的建构[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余方平;殷人神化n箐《蚯澄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张亲霞;论商周君权思想的变化[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8 张艳华;春秋出奔现象探因[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9 傅有德;犹太教与儒学三题议[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顾銮斋;从比较中探寻中国中古社会赋税基本理论[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鲁瑞菁;;两汉“三代始祖感生说”述论[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钟国发;;西方异域信息与昆仑山-西王母神话的流变[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李红岩;;弘扬西柏坡精神 坚持与发展唯物史观[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宏波;先秦玉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2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赵玉宝;先秦性别角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郭善兵;汉唐皇帝宗庙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杨永军;先秦文化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戴庞海;先秦冠礼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7 张言梦;汉至清代《考工记》研究和注释史述论稿[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连龙;《逸周书》源流及其所见经济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王长坤;先秦儒家孝道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10 韩宾娜;日本历史上的迁都与社会转型[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蓉;论《穆天子传》的史料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贾俊侠;先秦史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呼东燕;论孔子史学思想的几个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4 仝冠军;中国古代编辑生存状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5 高立梅;儒家“仁义”思想的形成及其意义[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聂甘霖;东周血缘关系的解体[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吕亚虎;东周婚姻礼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8 梁刚;先秦“德”观念演变的初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张蓉;《左传》贵族女性问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崔世俊;《九歌》与巫术祭祀仪式[D];青岛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兰;漫谈《诗经》反映的农业生产情况[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2 赵沛霖 ,王振德;先秦诗歌命题方式论考[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鲍昌;《诗·邶风·雄雉》新解[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李文实;“花儿”与《诗经·国风》[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5 王志刚;略论乐府诗的艺术特色[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王守谦;试论《诗经》的爱情诗[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7 王连生;略谈《诗经》中的农事诗[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1980年00期
8 李湘;也谈“赋、比、兴”[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9 张紫文;《尔雅》说略[J];江淮论坛;1980年02期
10 韩瑞亭;美与刺[J];文艺研究;198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翌;;得体的修辞内涵与《诗经》“温柔敦厚”的传统[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王建堂;;《诗经》与三晋文化[A];三晋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1998年
3 肖兵;;《楚辞》与原始社会史研究[A];民族学研究第二辑[C];1981年
4 何小红;;论闻一多的爱情诗[A];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1999年
5 汪中;;杜诗制题[A];唐代文学研究(第三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五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6 陈祥耀;;论杜诗直起法[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7 李小梅;;论唐代爱情诗的特色[A];唐代文学研究(第四辑)[C];1993年
8 房日晰;;略论杜诗的细节描写[A];唐代文学研究(第七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八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9 刘兆吉;张粹然;;美育与学生道德品质发展关系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10 吴正岚;;“涵泳性情”与朱熹《诗经》学的关系[A];朱子学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高自双;《诗经》与河流[N];河南日报;2000年
2 王朝晖;《诗经》中的“静女”[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止庵;把玩《诗经》,,如何[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4 卫建民;《诗经名物新证》刍议[N];文汇报;2000年
5 ;《诗经》不止三百篇[N];文学报;2000年
6 丁俊玲;张爱玲笔下的“鸟喻”与“有女同车”[N];中华读书报;2000年
7 特约书评 止庵;“新证”与《诗经》的阅读[N];中国文化报;2001年
8 晁福林;瑰丽的史诗——《诗经》[N];光明日报;2001年
9 郑训佐;跨越文学的文化沉思[N];光明日报;2001年
10 沈祖芸;与作家王安忆对话[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银琴;西周诗史[D];扬州大学;2000年
2 夏南强;类书通论——论类书的性质起源发展演变和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建军;诗经与周文化考论[D];苏州大学;2001年
4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5 刘立志;汉代《诗经》学及其渊源考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东影;“变风变雅”考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7 徐正英;先秦文学思想考论[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王泽强;战国秦汉竹简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9 许富宏;《鬼谷子》真伪及文学价值[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天保;闻一多与古典文献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春华;《诗经》思乡恋土主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朱金发;闻一多的诗经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4 张春霞;《诗经》农事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陈远丁;《诗经》弃妇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6 徐艳霞;《诗经》乐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孙敏;六朝诗经学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8 孙海沙;论《诗经》的悲剧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易军;论李贺诗歌对前代诗歌的继承和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荣小措;试论古代诗歌中的风意象[D];西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169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6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