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弃:反本质主义语境中“文学典型”的命运——文艺学学科建设中“文学典型”的定位思考
[Abstract]:Literary typicality is one of the core concepts of realistic literary theory, which is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epistemology. Its appearance and maturity are the embodiment of essentialism thinking, core values and grand narration. With the turn of language theory and the popularity of deconstructionism, literary creation is engrossed in the signifier game of language, and literary research has also entered the discourse field of subversion of authority and anti-essentialism. The literary model, which emphasizes the essence, depth, value and meaning, is challenged greatly. In the course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literary theory in the course of disciplin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dissem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 concept of "literary model" and its theoretical background should not be discarded, but should be sublated. Namely in the restoration of its context and scope of application on the basis of reflective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怀化学院中文系;武汉大学;
【分类号】:I02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广华;;走出黑格尔体系的迷宫——一个另类的解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周琦;;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剖析及其当代意义[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孙显元;;芝诺悖论中的逻辑和形而上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赵妙法;Metaethics(后伦理学)与Metaphysics(后物理学)——粗议中西哲学之异同及中国有无哲学的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6 温纯如;康德自我学说的理论渊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7 李革新;;从自然王国到自由王国——论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的自由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8 余卫国;;中国哲学范式原创建构的理论和方法问题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吕美生;孔正毅;;程朱理学的现代审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义;大学生批判性思维研究:概念、历史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蔡勇庆;生态神学视野下的福克纳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8 林建华;论朱熹教育思想体系的生成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匡宏;休谟道德哲学中的情感与理性关系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园;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小吉;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天瑞;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邓亚娟;学校教育中加强高中生责任感培养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张静;医学院校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石磊;个人数字产品设计的模糊性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王文秀;淮北地区汉画像石神话图式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振华;网络语境下自然人格的法律扩展[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夏建华;论余华小说的审丑现象[D];南昌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俊卿;;评对反映论的两种责难[J];哲学动态;1987年05期
2 陈涌;也论现实主义和反映论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01期
3 杨德山;我看反映论[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年01期
4 陈涌;反映论——一个理论工作者的手记[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1年04期
5 狄其骢;对文学典型的思考——兼与蔡仪同志商榷[J];文史哲;1963年03期
6 ;机械的“反映论”对创作的危害[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3期
7 陈剑雨;;从文学典型到银幕典型——陆文婷和“马列主义老太太”从小说到电影的比较研究[J];电影艺术;1983年12期
8 谢宏;关于文艺“反映论”的讨论情况[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7年02期
9 王丕;王天林;;列宁反映论的实质之我见——与王振武同志商榷[J];心理学探新;1988年03期
10 赵璧如;有关反映论的几个理论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8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德永;;课程的本质主义症结与“合法性”危机[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王运用;;关于文学典型的若干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六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0年
3 闫宏秀;;从本质主义的视角观照科技进步[A];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叶纪彬;;论艺术审美反映论三个理论层面及其相互关系[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王少青;;试论毛泽东的文艺实践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的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7 秦裕;;从理性主义到非理性主义——伦理学在道德思维方式上的一个突破[A];时代与思潮(4)——文化传统寻绎[C];1990年
8 章剑今;;医学论文书写[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杭州分会皮肤科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四次疑难皮肤病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9 李文钢;;现代汉诗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反思——兼与雪潇先生商榷[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杨四平;;梁小斌:诗意的思考——解读《独自成俑》和《地主研究》[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尹艳红 于怀清;“拯救男孩”,我不认为需要特别的关注[N];中国妇女报;2010年
2 程惠哲;《文学语言学》简评[N];光明日报;2005年
3 姜红;传媒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N];中华新闻报;2007年
4 厦门大学 陈嘉明;哲学与教化[N];光明日报;2010年
5 金元浦;文学是否已病入膏肓?[N];中国教育报;2005年
6 张捷;重新学习列宁文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邋肖显静 段伟文 刘劲杨;科学研究的新路径——整体论[N];光明日报;2007年
8 王杰;《仙人洞》中的情感暴力[N];文艺报;2006年
9 ;从《阿Q正传》看鲁迅的世界经典价值[N];绍兴日报;2008年
10 蔡世昌;比较哲学视域中的孟子“人性”概念[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波;美国艺术教育思想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力锋;模态逻辑和本质主义[D];北京大学;2004年
3 周春;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4 吕旭龙;论传统知识论的问题与困境[D];厦门大学;2007年
5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龙小平;可能世界中的名称和同一性[D];西南大学;2007年
7 杨兴玉;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持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8 范勇鹏;欧洲认同的形成:功利选择与制度建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9 高媛媛;心理学的知识互惠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沈云波;学不可以已[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秋霞;本质主义及其祛魅历程[D];郑州大学;2003年
2 李春娟;从詹姆逊关于资本主义的文化分期看语言论转向[D];安徽大学;2004年
3 崔雅南;从本质主义到情境主义[D];南昌大学;2008年
4 周小华;维特根斯坦论哲学的终结[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占建青;大众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6 陈贝;文艺反映论的拓展与深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7 周步晟;模态逻辑中事物模态引起的相关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陈辉辉;试析克里普克的本质主义[D];西南大学;2009年
9 胡芳;走出本质主义:妇女参与村级治理能力建设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乔;文化哲学视野下的后殖民主义理论[D];黑龙江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716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71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