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现代性语境中第一人称叙事的伦理意义

发布时间:2018-09-14 15:55
【摘要】:第一人称叙事是伴随现代性发生而成为主流叙事人称的。它的存在,一方面表达了现代作者对于叙事真实性和客观性的追求,另一方面消解了古典第三人称叙事的专断性,给读者以尊重。但在技术层面上能完成叙事任务的第一人称同时也成为推卸伦理责任的手段之一,根本原因在于审美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矛盾存在。
[Abstract]:The first person narration is accompanied by modernity and becomes the mainstream narrative person. Its existence, on the one hand, expresses the modern author's pursuit of the authenticity and objectivity of narration, on the other hand, dispels the arbitrariness of classical third-person narration and gives the reader respect. But the first person who can accomplish the narrative task on the technical level has also become one of the means to shirk the ethical responsibility. The fundamental reason lies in the existence of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aesthetic modernity and social modernity.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现代性语境中的叙事伦理研究”(08CZW003)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叙事伦理的一种发生学研究”(2009046085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申洁玲;“推卸”叙述责任的现代第一人称小说叙述者[J];广东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2 申丹;对叙事视角分类的再认识[J];国外文学;1994年02期

3 黄希云;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J];外国文学评论;1996年04期

4 赵炎秋;叙事情境中的人称、视角、表述及三者关系[J];文学评论;2002年06期

5 唐热风;第一人称权威的本质[J];哲学研究;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稔穰,姜良存;蒲松龄对两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整合[J];蒲松龄研究;2000年Z1期

2 伏涤修;寓神学的自为于文学的自觉——蒲松龄《聊斋志异》神道观评判[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3 常金莲;世情与狐鬼——从《金瓶梅》到《聊斋志异》[J];蒲松龄研究;2002年04期

4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5 黄晶;“异史氏”的“心灵史”——论《聊斋志异》中的压抑与幻想[J];蒲松龄研究;2004年01期

6 史少博;《聊斋志异》借“鬼怪”之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3期

7 王慧;《聊斋志异》叙事时间[J];蒲松龄研究;2004年04期

8 闫月英;《聊斋志异·嫦娥》对嫦娥形象的重写[J];蒲松龄研究;2005年02期

9 刘富伟;;女性造型:理想寄托与诗意拯救——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与《聊斋》情爱小说比较研究之二[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10 周振雯;王恒展;;《淞滨琐话》中末世文人的感伤情绪[J];蒲松龄研究;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林宪亮;;论《三国演义》之“白帝城托孤”[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礼牡;;试析《押沙龙,押沙龙!》的叙事特色[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樊宝英;;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西厢记》文本的深层文化分析[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黄胜江;乾隆时期文人剧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申卫峰;《足球》报国际足球深度报道的叙事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周靓;《库科茨基医生的病案》的艺术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张荷艳;《萤窗异草》叙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燕秀丽;近三十年中国儿童成长小说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黄华;灾难新闻“英雄”原型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高岛;论索尔·贝娄短篇小说中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10年

9 刘雪花;论《白鲸》中人与自然的关系[D];湘潭大学;2010年

10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的文学叙事伦理学[J];北方论丛;2011年03期

2 伍茂国;;现代性语境中的叙述者干预与叙事伦理[J];前沿;2010年22期

3 张军府;;现代小说叙事伦理[J];文艺评论;2011年03期

4 ;文讯[J];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06期

5 叶立文;伦理记忆与道德重构[J];小说评论;2002年01期

6 伍茂国;论传统伦理在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境遇[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伍茂国;论传统伦理在鲁迅小说叙事中的境遇[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阳根华;;霍桑与都德的小说叙事伦理比较[J];山东文学;2009年07期

9 唐伟胜;;叙事伦理:故事、话语与阅读[J];叙事(中国版);2010年00期

10 何中华;;现代性与“人之死”[J];求是学刊;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邵龙宝;;现代性语境中伦理价值的实践困惑[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王德威;;众声喧哗以后:当代小说与叙事伦理——在人民大学的演讲[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3 刘晓文;;西方女性文学的道德情境及其文化体认[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杨四平;;喜剧氛围下的差异与生成——新世纪新诗理论批评纵横谈[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何浩;;梁启超的“新民”与文学现代性的缘起和谱系[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6 陈媛;;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中国化[A];新中国人学理路——第十一届全国人学研讨会文集[C];2009年

7 张光芒;;麦家小说的游戏精神与抽象冲动[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强;以情感为主线的叙事伦理[N];文艺报;2011年

2 王成兵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历史感和界限感:现代性语境中的国家认同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穆肃;朱大可:亲历文化怪象时代,我感到幸运[N];东莞日报;2010年

4 四川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向荣;民间口述:直抵人心见证历史的灾难叙事[N];光明日报;2009年

5 赵楠;摩挲打工者精神的掌纹[N];文艺报;2010年

6 于京一;青春写作:才情难敌硬伤[N];文汇报;2005年

7 李敬泽;报告文学的枯竭和文坛的“青春崇拜”[N];南方周末;2003年

8 王晖 南平;报告文学:一篇虚构的“讣闻”[N];文艺报;2003年

9 清华大学哲学系 邹广文;现代性语境下的中华文化自觉[N];光明日报;2009年

10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刘士林;先验批判:以挽救的名义出场[N];社会科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海鸥;辛克莱·刘易斯小说的文化叙事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李丹梦;“文学豫军”的主体精神图像[D];复旦大学;2006年

3 张军府;现代中国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叙事伦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谢有顺;中国小说叙事伦理的现代转向[D];复旦大学;2010年

5 王志华;人类的关爱与生命的体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尚必武;詹姆斯费伦的修辞性叙事理论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邹益民;现代法律与政治中的诸神魔之争[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晨;《金色的耶路撒冷》之叙事伦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静;刘小枫叙事伦理学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刘春玉;东西小说的叙事伦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梁雪茹;当代图像叙事伦理及人的忍受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周韵;虹影小说的叙事伦理[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莫小娟;小说第一人称叙事手法在近代中国的翻译与接受[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宋德发;普希金的叙事伦理[D];湘潭大学;2002年

8 李娟;从女性生命形态看严歌苓小说的叙事伦理[D];河南大学;2010年

9 侯芳;方方小说的叙事伦理与道德重建[D];西南大学;2007年

10 张玲;日本平安朝日记文学中的第一人称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243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43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5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