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艺理论研究——新时期文艺理论发展的反思
[Abstract]:In the new period, the debates on the basic viewpoints and related problems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such as the theory of dynamic reflection, the theory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humanism, the theory of literary value, the theory of art production, etc., have shown that,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must get rid of the unidirectional linear thinking mode of dualistic opposition and innovate the theory with the diale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thinking mode of unity of opposites embodied in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绍振;;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J];诗刊;1981年03期
2 朱光潜;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人情味和共同美问题[J];文艺研究;197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2 丁云亮;;中国当代文论的“文化转向”[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高建平;;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美学的命运[J];北方论丛;2009年03期
4 邓程;病句诗与薛蟠体——新诗90年代的两种表现[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朱立元;孙士聪;刘凯;;试论新时期以来中国文艺学的大发展[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轻鸿;;西方现代审美话语接受中的价值倾斜[J];长江学术;2009年03期
7 任相梅;;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人道主义思潮[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8 张小平;;论新时期中国社会文化转型的三大动力[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朱丕智;;中国现当代文学理论中之文学功能论批判[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寿凤玲;;论“朦胧诗”的审美意蕴[J];时代教育;2007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程光炜;;批评对立面的确立——我观十年“朦胧诗论争”[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庄锡华;;新时期文学人性人道主义精神的复活与周扬的学术贡献[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朱立元;;新时期“文学是人学”命题的重新确立及其理论意义的与时俱进——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年度主题卷)[C];2008年
4 朱立元;;新时期“文学是人学”命题的重新确立及其理论意义的与时俱进——兼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人学基础[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5 庄锡华;;新时期人性人道主义文学观的复活[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马玲丽;走向日常生活的诗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李定清;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与欧洲文学[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历史嬗变及其与时代变迁关系研究(1949.10-1989.5)[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陈瑞群;传媒成长的生态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亚斌;新时期文论价值取向历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涂昊;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创作理论和创作实践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李健;中国新时期传记文学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佳;新时期以来文学审美论的嬗变及其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强向丽;论新时期政治抒情诗[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3 林凯;论舒婷创作主体精神姿态的转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林志伟;新时期先锋诗人诗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黎仕平;论新时期小说的文革叙事[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付合梅;最后的周扬 人性的高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叶明思;论李健吾的诗化批评[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1年
8 孙孝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视野下的当代文艺实践剖析[D];安徽大学;2011年
9 管淑波;王蒙“季节”系列小说的反讽叙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尚冬雪;朦胧诗人的散文创作[D];延边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胜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艺理论研究——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反思[J];甘肃高师学报;2009年01期
2 龚妮丽;;新时期文艺理论研究的现实语境及探索走向[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高明霞;;内蒙古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与批评实践三十年[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董学文;;在实践中铸就中国当代文论的风格——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点滴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5 万忱;;理论要创新,方法要改革——全国高校文艺理论研究会在桂林召开四届年会[J];社会科学战线;1985年03期
6 吴元迈;;为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而努力奋斗──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6期
7 董学文;;文艺理论研究的动力和灵魂[J];艺术评论;2011年07期
8 ;《文艺理论研究》(季刊)明年改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上海出版[J];文学评论;1981年01期
9 李胜清;;经典诗学的恢弘书写——读季水河新著《回顾与前瞻:论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及其未来走向》的理论体验[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10 郭昭第;;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误读的评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峨巍;刘安蓉;;立足科学发展观,树立领导创新思维[A];科学发展观与领导能力提升研究[C];2006年
2 张宇;;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3 张锡宝;;从文化资本的角度解读科学发展观[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6年
4 周晓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核心医疗水平,实现医院又好又快发展[A];第二十五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八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杨崇东;;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就业服务工作[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6 李守义;迟宝明;刘畅;;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地学教育[A];科学发展观与地学教育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邓文平;;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养猪产业化发展[A];第一届中国养猪生产和疾病控制技术大会——2005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蕙芬;;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上海实践[A];“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鹏;;新时期我国政府管理的反思与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背景[A];“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孟劲帆 王天宝;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N];科技日报;2006年
2 郭雄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党校工作[N];商洛日报;2008年
3 熊国良(作者单位:市发改委);落实科学发展观 保持党员先进性[N];咸宁日报;2005年
4 张广友;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监督[N];人民代表报;2008年
5 李建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N];河北日报;2007年
6 陕西日报社社长 杜耀峰;从四个方面保障实现科学发展[N];陕西日报;2007年
7 记者 王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N];中国人口报;2004年
8 夏文俊;将主线牢牢把握 向新的高度发展[N];中国质量报;2006年
9 满城县委组织部长 冯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干部工作[N];保定日报;2007年
10 殷雪静;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 促进新疆又好又快发展[N];兵团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敬辉;新时期中国产业政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2 陈宝峰;新时期山西省农机化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3 周玉梅;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4 王钟伟;科技革命与国家的作用[D];山东大学;2005年
5 窦鹏辉;新时期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6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淑华;新时期中俄林业经贸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8 王荣丽;西柏坡精神的当代价值[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彭庆文;新时期中国大学体育角色定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10 吴长春;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人才强国战略[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巧晨;论新时期的解放思想[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2 谢翠萍;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先进性建设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胡清;科学发展观下高校德育变革的哲学思考[D];苏州大学;2007年
4 丁瀚;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安全及其对策[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高贺;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6 王芳;新时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7 梁婷;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创新及实践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8 李宁;新时期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9 郑贤俊;新时期党的高校科学人才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10 曹雪峰;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资源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858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85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