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政治意识化的比较分析

发布时间:2018-10-22 06:37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对当代东西方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此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观念的建构中,以及此后的延伸与发展中,形成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的明显分流。无疑,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的形成都是与不同的政治意识紧紧地交合、渗透在一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念都在努力阐释和宣传经典的马克思主义,但由于各自所处的具体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各自的政治思想和理论观念不同,因而他们各自的理论内涵和对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也大相径庭。
[Abstract]:The formation of Marxist classical the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has exerted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ntemporary Eastern and Western literature and art. This kind of influence has bee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xist theory and concept of literature and art since then, as well as in the extension and development of Marxist literary theory and art since then. Formed the Chinese Marxism literature and art concept and the western Marxism literature and art idea obvious separation. There is no doubt that the form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arxist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eory concepts are closely intertwined with different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and permeated together. Both Chinese Marxist literary and artistic concepts and western Marxist literary and artistic concepts are trying to explain and propagate classical Marxism, but because of their specific social and historical environment, their political thoughts and theoretical concepts are different. As a result, their respectiv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s and the impact on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re also quite different.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文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中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观念比较研究”成果之一(02EZW001)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晓新;;创立中国学派 重塑学术形象——马克思主义文论百年反思之一[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2 朱印海;;彰显倾向性的现实描绘与典型形象的创造原则——中西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文艺观念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世丽,黄红平;浅析五四时期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宣传的特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3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顾承卫;杨小明;;为功利主义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5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6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7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9 邓宏烈;;论康德哲学的批判精神[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10 李银兵;;浅析马克思自由观的科学含义、基本特点和基本内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林;;思想争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颜杰峰;;党内民主建设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4 王淑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基本问题研究[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5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6 陈明凡;;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共和国的灵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7 乔旋;;浅析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形象观[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8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9 吴群芳;;和谐社会视野下公民均衡利益表达中的政府职能[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仰海峰;;表象体系、主体幻觉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职能——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探析[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建军;宋朝地方官员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佳;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中国濒危语言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丁胜;中国制造业货币政策效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丁玲;武汉部属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参政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周荣;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农村女性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贾蓓;新世纪都市类报纸女性报道现状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韩家勤;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当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7 路明;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机制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8 黄桂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励机制构建[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孙春萌;奥运会开幕式多元文化及价值探讨[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10 孙德茹;和谐社会视阈下的公民道德建设[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少康;走历史发展必由之路──论以古代文论为母体建设当代文艺学[J];文学评论;1997年02期

2 冯宪光;“西马”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J];文学评论;1999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学明;;中西马克思主义与现代主义文艺观念比较之思[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发刊辞[J];理论与创作;1988年01期

3 钱中文;;世纪之争及其更新之途——二十世纪中外文化交流中我国文艺观念之流变[J];文学评论;1993年03期

4 孙书文;张芳;;“健全的诗”:论顾随的文艺观念[J];理论学刊;2011年08期

5 高田森;;浅谈电脑艺术学[J];当代艺术;2007年02期

6 贾文娟;;传媒新词误译探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洪永平;;现代文艺观念与文艺主体性[J];戏剧文学;1987年04期

8 蒋道超;;从小说创作看美国性伦理与政治意识间互动的演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岑泽丽;;另一种真实——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女性文学分析[J];职大学报;2007年01期

10 岑泽丽;;中国20世纪50-70年代商业文化和女性文学[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付春杨;;由董必武法律思想看政治意识与法律意识[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C];2003年

2 邓志强;;网络社会青年政治意识表达研究[A];网络时代的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报告——第六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0)[C];2010年

3 姜澄清;;试谈毛泽东的审美情趣——兼论“当代文艺观念”的内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4 ;后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5 唐忠祥;;要树立反对和平演变斗争的政治意识[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胡群海;;坚持政治意识和理念创新 做好校园安全保卫工作[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年

7 朱印海;;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政治意识比较分析[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薛平拴;;论唐代商人阶层的政治意识与自卫意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9 张雪山;;学术编辑的政治素质及其导向作用[A];编辑工作论丛[C];1997年

10 肖君和;;论社会主义文艺观念[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五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8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刚;全力解决巴城“入学难”[N];巴中日报;2007年

2 马立斌;增强四种意识 全力维护稳定[N];大同日报;2007年

3 李微 肖杰 孔繁平 卢金增;检察机关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N];检察日报;2006年

4 欣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市委下达的重点党报党刊征订任务[N];营口日报;2006年

5 王卫东;黄龙县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各项工作[N];延安日报;2009年

6 记者 王芳;突出重点 始终保持“扫黄打非”高压态势[N];张掖日报;2009年

7 莫盛阳;抓好“三个环节”促进安全发展[N];战士报;2009年

8 记者 卢磊;全力抓好当前各项工作 确保经济社会大局稳定[N];宁波日报;2009年

9 通讯员 黄洪标 贺茂峰;政府办工作要提质提效提速[N];郴州日报;2009年

10 丁国庆;阜城县委办积极构建和谐机关[N];衡水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兴和;超社逸社诗人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罗良功;艺术与政治的互动: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程巍;六十年代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崔贞姬;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公民教育[D];吉林大学;2007年

6 赵永平;竞技的秩序意蕴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叶宇;1930年代好莱坞对中国电影的影响[D];北京大学;2008年

8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陈承新;论当代中国政治意识引导[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珩;在正红旗下[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林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三维结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3 王琪;试析毛泽东时代美术的形态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琳琳;当代新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蔡春婕;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纠结[D];河北大学;2005年

6 耿建慧;网络传播对大学生政治意识“培养”效果的实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龙玉;新农村人现代性政治意识的生长逻辑[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王亚新;论农民工政治意识的缺失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刘景涛;当代大学生政治参与问题实证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10 张海琳;“革命”与“现代”的政治[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86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86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c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