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现代视觉图式的美学话语

发布时间:2018-11-06 10:14
【摘要】:视觉图式的现代性在于形式自律,但形式自律并不单纯在专注于形式,而在形式感知中剔除其他非视觉性因素的渗入,这唯有专注于当下才有可能。任何形式感知中都不同程度地会有前视觉经验等其他因素渗入,形式自律只有在遏制前经验而专注于当下视看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平面化、抽象化、碎片化、动感化、超现实化和身体化,作为现代视觉感知的六种基本图式,都在程度不等地离异着日常形式感知,都在将视觉感知从对前经验的依赖转向当下视看。这些图式传达的是共享性极低的个体性内涵。正是由于现代生活将人本来具有的个体性内涵抑制住了,视觉审美领域才会出现这样的现代性转向,才会出现引发自主感知行为的现代图式。
[Abstract]:The modernity of visual schema lies in formal self-discipline, but formal self-discipline does not focus solely on form, but excludes the infiltration of other non-visual factors in the perception of form, which is possible only by focusing on the present. In any formal perception, there are other factors such as pre-visual experience in varying degrees, and formal self-discipline can only occur when the pre-experience is contained and the focus is on the present visual view. As six basic schemas of modern visual perception, such as planarization, abstraction, fragmentation, motion, surrealism and body, they are all divorced from their daily forms of perception in varying degrees. Both are shifting their visual perception from the dependence on prior experience to the present. These schemas convey an extremely low level of shared individuality.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the modern life has restrained the individual connotation which the person originally has, only then can the visual esthetic domain appear such modernity turn, can cause the independent perception behavior the modern schema.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中文系;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视觉现代性研究”(批准号:09BZX066)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启良;;论浮雕艺术的创作要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9期

2 于明刚;;当代雕塑艺术的新语言——数字造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3 黄磊;;封面设计的形式与意蕴[J];编辑学刊;2009年03期

4 张英;;解读书籍装帧设计中视觉功能的体现[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5 王鹤;黄蜜;;论当代设计对蒙德里安经典作品的借鉴[J];包装工程;2011年12期

6 史献惠;;浅谈油画风景写生中的形式问题[J];才智;2010年12期

7 胡雨霞;江俏俏;;浅谈艺术设计的个性化[J];成功(教育);2009年06期

8 刘以鸣;;人间国宝的纸:传承400年的名盐纸——日本人间国宝谷野武信和名盐雁皮纸[J];大家;2012年05期

9 梁子;;油画创作与中国人文精神[J];当代艺术;2010年01期

10 吴明;;大众文化语境下艺术装饰性的反思[J];东南学术;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2 黄雅峰;;汉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的西王母仙界图式分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王鹤;;现代城市雕塑与公共艺术色彩运用的美学原理研究[A];2013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华;中国传统绘画与视觉[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2 李杰;勒石与勾描—唐代石椁人物线刻的绘画风格学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3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王绍森;当代闽南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冯民生;中西传统绘画空间表现比较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8 赵榕;当代西方建筑形式设计策略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9 王云亮;话语的转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小新;从读图的角度谈数字图像在油画创作中的可行性[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韩盛华;建筑美术课程体系理论教学研究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晓霞;凝神写心、千古绝唱[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忠奇;油画与雕塑中的人物经典造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雪涵;西方绘画中母亲题材作品的形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高丽;绘画的平面化语言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何淼;新经济时代下的厨具设计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1年

8 刘华;中西传统绘画透视比较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连静;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风格及其历史地位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10 潘华晴;吉祥纹样在家具中的文化内涵及现代价值[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新民,段炜;论田间的街头诗的现代性[J];淮北煤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成鹤鸣;晚期现代性:反思的制度性与终结——解读吉登斯的《现代性与自我认同》[J];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3 张汝伦;历史主义与现代性[J];浙江社会科学;2000年06期

4 吕森,胡传胜;历史秩序的失落——在现代性、后现代性与记忆讨论的交叉点上的历史研究[J];学海;2001年04期

5 钱中文;文化、文学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J];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01期

6 新馨;消费文化与现代性[J];国外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7 李宏图;现代性的形成和扩展——17、18世纪的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8 彭南生;近代工商同业公会制度的现代性刍论[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9 谢丽君;现代性就是时代性[J];美术;2002年11期

10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从二元范畴看[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义华;;挑战中国:现代性三重奏[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2 杨成波;;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红玉;;设计与现代性[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陆静;;现代性、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化[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5 俞吾金;;坚持现代性:历史大错位中的价值选择[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6 王锐生;;作为现代性的以人为本[A];“以人为本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人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家琪;;现代性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发言提纲)[A];“理性、信仰与宗教”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邵龙宝;;如何看待我们的文化传统——兼论文化传统与现代性的联姻与勾连[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9 章益国;;一还是多、同还是异——“东亚现代性”思潮略说[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10 曾鹰;;现代性悖论与技术文化的批判策略探略[A];科技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和谐社会建设研究——第二届全国“科技与社会发展”中青年南方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扬州大学中文系 姚文放;全球性:“现代性”的当今形式[N];社会科学报;2002年

2 张汝伦;知识分子与现代性的共谋关系[N];文汇报;2002年

3 董丽敏;妇女与中国的“现代性”[N];文汇报;2007年

4 王庆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现代性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5 张清民;文化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范垂功;如何表现现代性?[N];文艺报;2010年

7 汤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体用一源”:多元现代性阐释新视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高名潞 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和建筑史系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特聘教授;现代性的中国逻辑:整一现代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汪晖;关于“早期现代性”及其他[N];中华读书报;2011年

10 范垂功;关注现代性的运行[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成山;历史与自由[D];吉林大学;2011年

2 黄红春;新月派文学观念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现代性、后现代性与建设性[D];吉林大学;2008年

2 田甜;社会转型视角下《孽海花》的现代性书写[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3 喻燕;从崇高到荒诞[D];安徽大学;2012年

4 冯晓坤;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现代性独立人格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罗婷;现代性的另一种姿态[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岳;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汉族夏历新年仪式的变迁[D];兰州大学;2009年

7 覃庆辉;鲁滨逊与桑提亚戈形象的现代性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郑斌;隐喻的现代审美文化意义探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李玮;立足“本土中国”的现代性写作[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139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139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4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