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审美现代性因素
[Abstract]:Modernity is one of the current academic hotspots in China. "modernity" comes from the western discourse system, but it is embodied in all levels of Chinese social culture. Although "modernity" has not yet got a unified definition in theory,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s a universal trend of thought. As we know, the influence of postmodernism in contemporary culture is unprecedented, which makes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s and art face a powerful dissolving force. However, it can be seen that it is generated by modernity. Western modern concepts and theories, after entering the Chinese visual field and cultural structure, to a large extent, have merged into our transcendence of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and internal bondage of the fixed pattern, and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a revolutionary turning point in literature and art. To reveal the factors of aesthetic modernity in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will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art and seeking a positive direction of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审美文化研究所;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范 ,张公武;谈美育对智育的促进作用[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6期
2 朱国忱 ,张泰湘 ,吴文衔 ,魏国忠;关于唐代渤海国的文学艺术[J];求是学刊;1980年03期
3 刘煌添;浅谈文艺的人民性与阶级性[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2期
4 彭会资;文艺不能称为上层建筑吗?——与朱光o[教授商榷[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5 李立心;读文学史书后[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6 穆殿春;建安文学为何繁荣[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03期
7 叶伯泉;从鲁迅的创作经验谈谈形象思维问题[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8 田文信;关于形象思维的管见——与叶伯泉同志商榷[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9 贺庆升 ,罗中起;马克思、恩格斯与文学[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10 孙世华;文艺“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谈[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克西;唐生强;;数学美与数学教学[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程翠平;;延安精神的伦理实质及意义[A];弘扬延安精神振兴青海经济——青海省延安精神与当代中国发展和民族工作实践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选[C];1997年
3 陈少辉;;莎士比亚与司马迁死亡观比较[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赵光慧;;美国黑人文学主题初探[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5 童庆炳;;政治化—审美化—学科化——建国50年来文艺思想变迁的简要描述[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顾祖钊;;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历史范畴的二重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方锡球;;文学发展机制与重写文学史[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胜利闭幕 成立学会 通过章程 选举理事并提出学会工作计划和建议书[A];中华美学学会第一次全国美学会议简报[C];1980年
10 吴家荣;;论审美感染力的批评标准——二十一世纪文学批评标准刍议[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化生态与文学艺术[N];光明日报;2000年
2 朱西章 张绍波;禅思维与文学艺术创作[N];贵州政协报;2000年
3 章祖安;书法中和美层次剖析(待续)[N];文艺报;2000年
4 章祖安;书法中和美层次剖析[N];文艺报;2000年
5 胡经之;深圳艺术之路[N];文艺报;2000年
6 王文胜;文学艺术的人学解析[N];文艺报;2000年
7 姜文振;文学社会作用的两个重要维度[N];光明日报;2001年
8 王春;新疆移动助公益事业树企业形象[N];人民邮电;2001年
9 虞建华;《时震》——艺术的困境[N];文艺报;2001年
10 孙锐;摄影的现代性与“根情”[N];云南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华;汉魏之际艺术精神的嬗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王义军;审美现代性的追求[D];暨南大学;2002年
3 李健;比兴思维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4 金东朝;中国云南大理白族传统宗教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宋宝珍;论中国话剧的审美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7 胡晓薇;道与艺——《庄子》的哲学、美学思想与文学艺术[D];复旦大学;2003年
8 寇鹏程;作为审美范式的古典、浪漫与现代的概念[D];复旦大学;2004年
9 傅其林;阿格妮丝·赫勒审美现代性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柯玲;俗文学的地域个性与都市消费情结[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莉;浅论文学艺术的真实性[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郝慧丽;卡萝尔理想的幻灭——浅析《大街》中的女主人公所接受的反教育[D];河北大学;2000年
3 孙莉;论蒋孔阳的文学批评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肖曙;“爱”和“美”的不尽追求[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5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卢政;论文学创作的内驱力[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建华;论明清杂剧的雅化[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杨红军;隐蔽的活跃因子——论文学创作过程中的表象运动[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9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10 李玉平;文学的现代性与大众化的关系[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3188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18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