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化语境中的凯恩斯主义和新批评

发布时间:2018-12-09 17:11
【摘要】:凯恩斯主义和新批评作为美国30年代至50年代经济领域和文化领域的两大主导话语,它们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社会语境交换和协商的产物。它们都是中产阶级的代言人,其政治目的是稳固社会上层建构,减少社会摩擦,消除不安定情绪,因而两者的话语模式具有相似之处。凯恩斯主义和新批评都从有机统一的宏观角度出发,主张各经济部门的有效协调,或研究文本内的各种冲突对立的相互关系,两种话语交织,生产出一种抽象意义上人的概念,既可以作为经济领域中静态的定量分析,也可以作为文化领域中审美的永恒的载体,因而都服务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取得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统一的社会效应。
[Abstract]:Keynesianism and New criticism are the two dominant words in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fields of the United States from the 1930s to the 1950s. Their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are both the product of the exchange and negotiation of social context. They are the spokesmen of the middle class, and their political purpose is to stabilize the social upper class construction, reduce social friction and eliminate the unstable mood, so their discourse patterns are similar. Both Keynesianism and New criticism advocate the effective coordination of various economic sectors from the macro perspective of organic unity, or study the interrelation of various conflicts and opposites in the text. The two kinds of discourse interweave and produce an abstract concept of human beings. It can be used not only as the static quantitative analysis in the economic field, but also as the eternal carrier of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so it serves the capitalist ideology and has achieved the social effect of alleviating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 and safeguarding the unity of the country.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西南财经大学高管中心;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项目“从重农主义到新批评——南方知识分子的话语演变”阶段性成果(SC08B03)
【分类号】:I0-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方维保;江山依旧,才人辈出──张恨水、金庸比较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3 方维保;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叙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方维保;;中国现代小说理论:从碎片呈现到系统整合——评谢昭新著《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王轶;;古代史传“虚构”说辨正[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何斌;左新荣;余涛;;中国职业体育竞赛市场的需求特征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7 张延者;;文本性与历史性的统一——试论中国新历史主义的创作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8 张丽娟;;历史叙事——先锋文学中蕴涵着新历史主义的神韵与精神[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9 王继贤;;冲突与融合——《清澈的日光》的寓意解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10 邵明;新历史主义小说的社会历史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善杰;软预算约束下的宏观经济与政策实践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2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杜彦瑾;分配和谐的均衡理论、效应分析与制度安排[D];湖南大学;2009年

4 杜彦瑾;分配和谐的均衡理论、效应分析与制度设计[D];湖南大学;2009年

5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6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7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10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文学报·新批评》专刊征稿[J];文学自由谈;2011年03期

2 ;《文学报·新批评》专刊征稿[J];文学自由谈;2011年04期

3 张维迎;;凯恩斯主义荼毒中国经济[J];山西青年;2011年07期

4 叶檀;;中国式凯恩斯主义的标本[J];山西青年;2011年07期

5 许小年;;凯恩斯主义的教训[J];山西青年;2011年07期

6 马薇;;浅议新批评理论的批评标准——以退特张力说为例[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7 姚璐;;浅谈波特短篇小说中引语话语模式的运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1年04期

8 李丹;;文本细读在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8期

9 刘娟;;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中美贸易交往话语模式分析[J];学理论;2011年22期

10 亓华;李萌;;汉语“表扬”语的话语模式与跨文化语用策略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显t,

本文编号:23697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697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3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