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艺术人类学的西方语境与中国实践

发布时间:2019-01-01 17:42
【摘要】:艺术人类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学术流派还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抑或作为一种基本视野和思维背景,它的命名和提出,对于人类学关于艺术的研究起到了弥补性的作用。作为一种现代性话语,艺术人类学是来自英美的学术流派,最初都基本上集中关注遥远的、远古的原始艺术,随着人类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人类学的艺术研究也转向对现实生活的艺术现象的关注。关注特定时空的文化群体,强调参与观察和设身处地的文化体验,通过文化对话和文化体认,以民族志书写方式进行学术思考,以观察—体验—追问—反思的提问方式进行艺术观点的归纳提炼和构建。这样一种学术逻辑,使得中国的艺术人类学实践的多角度展开和多学科切入成为可能。因此,无论是文艺学学科视角的切入还是人类学学科的拓展,艺术人类学在当下中国的实践正日渐表现出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当下意识,越来越凸显出浓厚的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的学科素质。
[Abstract]:Whether as an academic school or as a research method, or as a basic vision and thinking background, the naming and putting forward of artistic anthropology play a compensatory role in the study of art in anthropology. As a modern discourse, art anthropology is an academic school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States. At first, it basically focused on distant, ancient primitive art, with the change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paradigm. Anthropological art research also turned to the real life of the art phenomenon. Paying attention to cultural groups in specific time and space, emphasizing their participation in observing and placing themselves in the cultural experience, conducting academic thinking through cultural dialogue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writing ethnography, The artistic point of view is abstracted and constructed by the way of observation-experience-questioning-reflection. This kind of academic logic makes it possible for Chinese art anthropology practice to be carried out from many angles and subject. Therefore, whether it is the angle of view of literature and art or the expansion of anthropology, the practice of art anthropology in China is increasingly showing a strong sense of question and subconsciousness, more and more highlighted the strong cultural research. The subject quality of cultural criticism.
【作者单位】: 吉首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旅游语境中湘西民间艺术发展的人类学研究”(08JC850002)
【分类号】:J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泽;;人类学艺术研究的历程与特质[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郑元者;美学实验性写作的人类学依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冯宪光,傅其林;审美人类学的形成及其在中国的现状与出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何明,吴晓;中国当代美学的转型:从美的本质探求到艺术的文化阐释[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何明;;学术范式的转换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J];学术月刊;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能;席勒论戏剧的人类学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麻国庆;全球化:文化的生产与文化认同——族群、地方社会与跨国文化圈[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陈艳美;论现代化语境中西部地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构[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4期

4 王鉴;教学论的表述危机与研究转型问题[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5 刘阳;周东立;;传统节俭美德与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冲突与调和[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6 刘铁梁;“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万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的主体意识——以民间文学为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朱竞梅;清代北京城市地图研究的总结与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9 翟鹏玉;“那”生态文化圈与主体际交往实践[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张佩国;解读地方性制度——一项关于中国社会的本土化研究策略[J];东方论坛;200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曹世敏;道德教育文化引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相东;地缘政治学的性质:一种多维视角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7 黄剑波;“四人堂”纪事——中国乡村基督教的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9 张晓琼;变迁与发展[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10 郭长江;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变革的文化反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星蕾;双歧路向 静穆人生——感知沈从文[D];西北大学;2001年

2 彭艳崇;当代中国村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杨(炎炎);巴蜀本土建筑的回归[D];重庆大学;2001年

4 金烨;北京朝鲜族的个体企业[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姚冰;巴厘戏剧与西方现代派戏剧[D];厦门大学;2002年

6 潘梅芳;论张爱玲小说中的西方形象[D];暨南大学;2003年

7 张煜;想象西藏[D];暨南大学;2003年

8 王晓辉;西安市文化景观的历时性与异质性过程分析[D];西北大学;2003年

9 李敏;娱乐新闻特征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10 杨军;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元者;美学实验性写作的人类学依据[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郑元者;艺术起源序说──当代马克思主义人类学美学研究之一[J];民族艺术;1997年01期

3 覃德清;审美人类学:价值取向与方法抉择[J];民族艺术;1999年03期

4 王杰,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研究方法与学科意义[J];民族艺术;2000年03期

5 张玉能;席勒的审美人类学[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6 王杰,覃德清,海力波;审美人类学的学理基础与实践精神[J];文学评论;2002年04期

7 郑元者;原始问题、学术忠诚与美学生态重建[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6期

8 汤学智;90年代文艺理论批评走向考察(续)[J];文艺评论;2000年04期

9 王杰,海力波;审美人类学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当代发展[J];文艺研究;2002年02期

10 李志宏;中国当代美学的理论支点:人的本质还是人的智能[J];学术月刊;2002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民;;主持人言[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2 刘正爱;;“抢注”中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兼及日本的艺术人类学研究[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3 袁东升;;艺术人类学研究路径探析[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3期

4 唐虹;;侗族风雨桥的艺术人类学解读[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何明;;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艺术人类学[J];思想战线;2011年04期

6 阿尔弗雷德·吉尔;尹庆红;;定义问题:艺术人类学的需要[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年01期

7 罗易扉;;资本的渗透——克里斯托弗·斯坦纳与《流通中的非洲艺术》[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安丽哲;传统技艺面临机遇与挑战[N];中国文化报;2008年

2 熊晓辉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知识全球化时代的艺术人类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周芳;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记者 徐涟;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在京成立[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记者 翟群;中外学者对话传统技艺与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珍 俞灵;民族传统技艺:新世纪的复苏和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8年

7 皇甫晓涛;当代文学人类学研究的前沿问题[N];文艺报;2006年

8 翟群;将传统技艺融会在生活中[N];中国文化报;2008年

9 王谦;严谨与激情并存的艺术理论交流[N];文艺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集体采访;艺术学升格,影响深远的制度性变革[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波;审美情境与美感[D];复旦大学;2005年

2 戴明朝;美的问题:人类学个案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陈元贵;仪式与审美尺度问题[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郭芳;文艺人类学的基本理论和本土实践[D];兰州大学;2007年

2 吴刚;梁平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叶木桂;文艺人类学方法论[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97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97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4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