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解析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rtextuality" provides a broader space and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for literary text interpret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xt symbols, and brings about profound changes in literary theory and literary criticism. By combing and reviewing the ideas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rench intertextuality theory and the deconstruction proposition of the Yale School of America, this paper intends to clarify the transforma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to the intertextuality and the great cultural horizon that transcends the limits of traditional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
【分类号】:I0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永国;互文性[J];外国文学;2003年01期
2 殷企平;谈“互文性”[J];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02期
3 辛斌;;语篇研究中的互文性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年01期
4 辛斌;赖彦;;语篇互文性分析的理论与方法[J];当代修辞学;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2 饶晓红;;昆丁:麦克白人生箴言的全面演绎——《喧哗与骚动》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李晶;;互文性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启发[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4 李文斌;;试论广告语言的互文性特点[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陈敏;;“偷”来的世界——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互文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段汉武,钱虹;《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的创作手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7 洪流;;从《鹿跳泉》看华兹华斯的生态主义思想[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徐天戍;;当代美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概观[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朱军;;互文性与翻译的过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6期
10 李长国;;春天的死亡——对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细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勤;;从互文性看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穆旦诗《苍蝇》英译赏析[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乔光辉;陈金鑫;;日本《忠臣水浒传》之与中国《水浒传》的互文性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滋池;未完成的现实主义:1920年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多种面向[D];上海大学;2010年
2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晓辉;教学空白艺术[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吴满意;网络人际互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视域[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张霞;出版与近代文学现代化的发生[D];复旦大学;2011年
6 赖彦;新闻话语对话性的文本分析与阐释[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孙绪敏;论新诗体式之演变[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杏培;小说中的“文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巫丹;从互文性角度看《三国演义》英译本中文化内容的翻译策略[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2 鹿文芝;互文性视角下的高中生作文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闵洁;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觉醒》的历史必然性[D];河北大学;2010年
4 李梓云;新历史主义—从中心到边缘的文化叙述与中国文学解读[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封琮;互文性视角下的广告翻译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6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7 席志武;雅克·德里达解构符号学与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雨;从译介学角度试析《正义的谋杀者》—分析阿尔伯特·埃伦施泰因对《水浒传》的编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9 梅丽华;戴维·洛奇《小世界》之互文性解读[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10 杨晓利;鲁滨逊故事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辛斌;;互文性:非稳定意义和稳定意义[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3 辛斌;体裁互文性的社会语用学分析[J];外语学刊;2002年02期
4 辛斌;体裁互文性与主体位置的语用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5期
5 辛斌,陈腾澜;语篇的对话性分析初探[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自斌;;试析文学理论中的互文与互文性[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苏珊;;互文性在文学中的意义网络及价值[J];中州学刊;2008年03期
3 李友云;;作为创造性艺术体验的文学批评[J];美育学刊;2011年01期
4 梁永安;;批评的本质[J];当代作家评论;1986年06期
5 温彤;;互文性理论与文学翻译批评研究[J];作家;2009年10期
6 刘迎春;王海燕;;互文性理论“结构主义文本观”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葛丽芳;;文学文本中互文性的意义网络及其理论价值[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喻琴;;弗莱文本思想生成的理论前提[J];阴山学刊;2011年03期
9 陈霞;;分裂的视角:论《达罗威夫人》和《人到中年》的主题互文性[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闵云童;;互文性写作:新的文本表意策略[J];当代文坛;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忠翼;邹正昌;;开展健康的文艺批评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马至融;;历史在坚定地选择——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八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1993年
3 赵勇;;文化批评:为何存在和如何存在——兼论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三次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4 黄浩;;从“第三种批评”到第四种批评——关于“简单批评”的说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申载春;;影视时代的文学批评[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张胜冰;;批评家的角色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孙媛;;困顿中的求索——重提“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标准[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9 聂珍钊;;序言:文学伦理学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树榕;;方法:在批评标准与批评实践之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宇宏;文学批评的“九多九少”[N];光明日报;2003年
2 张涛甫;微博时代,专业批评如何作为[N];文汇报;2011年
3 解玺璋;80后写作挑战文学批评[N];北京日报;2004年
4 范玉刚;文学批评失落了什么[N];学习时报;2004年
5 郑正;文学批评怎么能这样写[N];重庆商报;2000年
6 张立国;文学批评之前瞻[N];河北日报;2001年
7 秦 俑;文学批评的德性[N];陕西日报;2003年
8 吴亮 杨扬;或前或后:文学批评的位置[N];文学报;2003年
9 葛红兵;文学批评时代的终结[N];文学报;2003年
10 本月撰稿 梁鸿鹰;呼唤文学批评 实效性的回归[N];文学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杜瑞华;弗洛伊德与文学批评[D];苏州大学;2008年
4 刘进;文学与“文化革命”: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学批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陈粤;解构与“误差”[D];吉林大学;2008年
6 刘海丽;弗莱文学人类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8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玲玲;互文性理论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3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4 蓝爱国;当代文学批评:多维视野中的身份意识[D];中南大学;2005年
5 刘绍静;从文本到超文本[D];山东大学;2005年
6 樊义红;作为批评形态的文学论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8 李定青;症候式阅读与文学批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谢鹏;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D];湘潭大学;2005年
10 卢凤平;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视野与文学批评[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398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98892.html